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25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王海, 张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体外培养技术不足以支持人卵母细胞体外完全成熟,制约着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M-ET)技术在临床实践上的广泛应用。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实践需求下,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成为生殖学、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改良、培养环境改善、常规人卵子IVM培养技术向双相 IVM培养方案转化以及卵泡体外培养-卵母细胞培养相结合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随着卵母细胞IVM“瓶颈”问题的逐步解决,一个安全、高效的IVM-ET技术指日可待。
  • 论著
  • 论著
    杨婧如, 毕明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58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其中20例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测试两组标本中ACAT1表达水平,分析ACAT1在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ACAT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在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T1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ACAT1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 ACAT1 mRNA在NSCLC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 论著
    亓新峰, 亓晓, 侯双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淫羊藿素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淫羊藿素干预MDA-MB-231细胞,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qRT-PCR检测法依次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iR-200c表达水平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MCF-7、MDA-MB-231、SK-BR-3细胞中miR-200c表达下降,其中以MDA-MB-231细胞表达最低(P<0.05)。淫羊藿素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随浓度增加对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强。相较对照组、miR-200c NC组,miR-200c inhibitor组MDA-MB-231细胞迁移率升高,穿膜细胞数增加,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miR-200c、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淫羊藿素组细胞迁移率降低,穿膜细胞数减少,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miR-200c、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淫羊藿素组比较,淫羊藿素+miR-200c inhibitor组细胞迁移率升高,穿膜细胞数增加,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miR-200c、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淫羊藿素可阻断乳腺癌细胞的EMT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00c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 论著
    吴义娟, 吴仪萍, 俞训彬, 陈灵锋, 陈新, 林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HER2状态、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629例同时做过HER2 IHC及FISH检测的浸润性乳腺癌手术病例,应用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分析HER2状态、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 IHC结果:0~1+、2+、3+分别占53.10%、22.26%、24.64%;FISH结果:阴性和阳性病例分别占66.77%和33.23%。导管癌、小叶癌及特殊类型肿瘤之间FISH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HC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发病年龄、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女性病例,IHC与FISH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明确阴性跟阳性病例中,一致性检验,Kappa=0.925,P=0.000;相关性分析,r=0.696,P=0.000。随访病例生存曲线可见赫赛汀治疗组DFS高于非治疗组,IHC阴性FISH阳性病例组有无赫赛汀治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病例与不一致病例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2019版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FISH检测结果与肿瘤类型有关;IHC与FISH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结果呈正相关;FISH法的检出率高于IHC法,条件允许时,建议做FISH检测确认;结果不一致时,FISH结果对临床制定治疗决策可能更具指导意义。
  • 论著
    李文梦, 张璐璐, 尤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双靶向治疗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2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行新辅助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研究组接受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双靶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三叶因子1(TFF1)、人类泛素偶联酶E2C(UBE2C)、免疫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6.27% vs. 66.67%,P<0.05)。治疗后,研究组TFF1、UBE2C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 T细胞及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高于对照组,CD8+ 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双靶向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减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 论著
    林惠芳, 石灵芳, 叶良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通过机器学习建立4种预测模型并比较其性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 03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721)和验证组(n=309)。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4种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极端梯度提升、贝叶斯网络和随机森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建模组中,年龄>60岁、高血压、吸烟、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是心脏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4种模型中,Logistic回归性能最佳,并进一步绘制列线图。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81(95%CI:0.713~0.848)和0.805(95%CI:0.715~0.896),校准曲线显示两组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均良好,决策曲线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可精准预测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导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个体化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曹贤, 张洪涛, 刘宇, 呼日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鄂尔多斯地区健康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MTHFR 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MTR)A2756G基因多态性,了解本地区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干预高Hcy血症,为指导人们健康生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鄂尔多斯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的本地人员为研究对象,按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相关人员。采用SNapShot方法检测上述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通过对312例健康人群的检测,发现MTHFR C677T 3个基因型的分布比例为CC:32.1%,CT:47.1%,TT:20.8%。MTHFR A1298C 3个基因型的分布比例为AA:65.7%,CA:29.8%,CC:4.5%。MTR A2756G 3个基因型的多态性分布比例为AA:79.2%,AG:19.2%,GG:1.6%。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鄂尔多斯地区人群在3个基因位点上的多态性,为有针对性地预防高Hcy血症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社会负担。
  • 临床经验
    史雪峰, 刘君, 杜虎羽, 胡鸿鹏, 张超, 李扬, 张学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及其内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踝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并在关节镜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根据镜下探查结果同期给予韧带损伤修复、软骨损伤修复微骨折术等;术前、术后进行X线、CT检查,观察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并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12~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患者的AOFAS评分由术前的(35.13±2.7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7.09±4.56)分(P<0.001),VAS评分由术前的(7.59±0.86)分显著降低到术后的(1.25±0.62)分(P<0.001),其中不合并软骨损伤的患者末次随访AOFAS评分明显更好(P<0.05)。结论 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及其内损伤,能够实现关节面的精准复位,并同期处理关节内合并的韧带、软骨损伤,临床效果良好。
  • 临床经验
    蔡秋莉, 韦妹艳, 段智, 左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辅助人工阅片在肺部真菌免疫荧光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临床拟诊肺部真菌感染的375例患者的肺泡灌洗液,采用人工阅片及AI辅助人工阅片两种诊断方式对所有标本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肺部真菌免疫荧光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效能,比较两组的诊断时间。结果 AI辅助人工诊断组灵敏度高于人工诊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I辅助人工诊断组与人工诊断组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辅助人工诊断组明显优于人工诊断组(P<0.05)。AI辅助人工诊断组阅片时间平均每例(3.93±0.36)min,明显少于人工诊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辅助人工阅片在肺部真菌免疫荧光检测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缩短阅片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 临床经验
    余家会, 顾锋, 麻诗琪, 马淑慧, 李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血清炎性因子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肿瘤疾病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析不同特征乳腺癌患者的TNF-α、TGF-β1、IL-6水平差异,研究TNF-α、TGF-β1、IL-6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不同年龄患者的TNF-α、TGF-β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分子亚型患者的TNF-α、TGF-β1、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及分子亚型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与TGF-β1水平呈负相关。TNF-α、TGF-β1、IL-6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91.88%)显著高于单独诊断(均<70%); 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TNF-α、TGF-β1、IL-6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截断值分别为42.11ng/L、299.36mg/L、22.36ng/L。结论 血清TNF-α、TGF-β1、IL-6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
  • 临床经验
    张美泉, 陈公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期间确诊于我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IPAF患者7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n=32例)和感染组(n=44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IPA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用诺莫图模型预测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基础疾病≥3种、APACHEⅡ评分、呼吸机通气时长≥4d、30d内使用抗生素、住院天数、呼吸困难、肺部Velcro啰音、蜂窝影是相关影响因素,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3种、APACHEⅡ评分、呼吸机通气时长≥4d、30d内使用抗生素、住院天数是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实际发生概率和预测概率一致性较好,建模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95%CI:0.832~0.953)和0.845(95%CI:0.765~0.972),显示预测模型的准确度较高。生存曲线显示IPAF非感染组生存率明显优于感染组(P<0.05)。结论 基于IPAF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能较直观地预测IPAF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 临床经验
    周杰, 于同德, 丁国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及血清和肽素(Copeptin)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2年4月诊断的82例急性肺PTE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根据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高危组与低危组、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sPESI及血清Copeptin水平。结果 观察组Tei指数、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sPESI及血清Cop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右心室每搏输出血量(RV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ei指数、RVESV、RVEDV、sPESI及血清Copeptin水平高于低危组,而RVSV、RVEF低于低危组(P<0.05);死亡组Tei指数、RVESV、RVEDV、sPESI及血清Copeptin水平高于生存组,而RVSV、RVEF低于生存组(P<0.05)。较高的Tei指数、RVEDV、RVESV、sPESI、血清Copeptin水平,较低的RVEF、RVSV均是造成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sPESI及血清Copeptin水平对急性PTE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经验
    陈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4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的42例非恶性肿瘤受试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皮肤组织中VEGF、COX-2及HIF-1α蛋白阳性表达情况,以及HIF-1α、VEGF、COX-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HIF-1α、VEGF、COX-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IF-1α、VEGF、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F-1α、VEGF、COX-2的mRNA表达水平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IF-1α、VEGF、COX-2单独与联合检测在皮肤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AUC分别为0.685、0.732、0.641、0.838,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HIF-1α、VEGF、COX-2蛋白表达上调,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 临床经验
    谢占强, 余丽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对肺癌患者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肺癌患者100例,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n=50)予以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50)予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手术费用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癌患者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较高,但是手术费用相对较高,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选择。
  • 临床经验
    朱义超, 苏明, 张全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患者行盆腔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50例行盆腔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BMI不同分为H组(BMI≥28kg/m2),L组(BMI<28kg/m2)。两组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使用气囊压力监测仪进行气囊充气和压力监测。连续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建立CO2气腹-头低位”三个时间段的气道峰压力(Ppeak)、气管导管气囊压力(Pcuff)。比较两组患者Ppeak变化和Pcuff变化情况。结果 H组和L组患者BMI分别为(30.0±1.80)kg/m2、(24.1±2.27)kg/m2;与L组比较,H组Ppeak在三个阶段均比L组高(P<0.05);H组患者在建立气腹和头低位两阶段的Pcuff均比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腹腔镜手术患者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受建立气腹和头低位影响,高BMI患者变化更为显著,可能与肥胖患者气道峰压增高有关,应及时监测和调整气囊压力。
  • 临床经验
    许昌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长疗程与短疗程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对难治性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疗效及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7例短疗程组(四联抗结核方案+2个月左氧氟沙星治疗)和47例长疗程组(四联抗结核方案+6个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长疗程组总有效率(97.87%)高于短疗程组(82.98%)(P<0.05);治疗6个月后,长疗程组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均较2个月、4个月后升高(P<0.05),且长疗程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高于短疗程组(P<0.05);治疗后,两组IL-4和CD8+ T细胞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长疗程组低于短疗程组(P<0.05),CD4+ T细胞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长疗程组高于短疗程组(P<0.05)。长疗程组和短疗程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长疗程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难治性肺结核患者较短疗程疗效更佳,痰菌转阴率更高,对免疫功能改善情况更优。
  • 临床经验
    舒俊杰, 何亚超, 丁警花, 程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其致死案例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诊疗影响因素以及医疗过失伤害的参与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司法鉴定中心2008~2023年受理的41例主动脉夹层致死引发医疗纠纷的案例。结果 涉及乡镇卫生院及诊所共10例,二级县级医院共22例,三级地市级医院共9例。入院正确诊断的仅6例。早期临床表现多以胸、腹痛为主;死亡原因多为心包填塞;部分医院存在的漏诊、误诊与患者死亡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主动脉夹层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就诊过程中容易漏诊、误诊,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判定此类案件的因果关系及参与度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尸检所见,并结合专家会诊意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 临床经验
    张金涛, 金香花, 刘畅, 何云, 戴冰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和白塞病(BD)患者的血细胞参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能力。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9月在我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的BD患者、ROU患者以及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BMI进行匹配,分为三组:BD组(n=80)、ROU组(n=70)、健康对照组(n=72)。收集的血细胞参数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LYMPH)、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MONO)、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并记录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三组间WBC、NEUT、MONO、HGB、ESR、NLR、PLR、MLR、MPV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BD组与健康对照组WBC、NEUT、MONO、ESR、NLR、MLR、MPV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U组与健康对照组NEUT、PL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与ROU组MONO、PLT、HGB、ESR、PLR、MLR、MPV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细胞参数中的MPV降低可能为ROU和BD的鉴别指标(OR=2.416,P=0.011),绘制ROC曲线发现MPV最佳截断值为9.65fL。结论 MPV可能为ROU和BD的一个鉴别指标,尤其当MPV≤9.65fL时,应更加注意是否为BD。
  • 临床经验
    周艳菊, 李忱, 梁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间歇性哮喘的效果及对气道重塑、T辅助细胞1(Th1)/T辅助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间歇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道重塑指标[气道总面积(Ao)、气道外径(D)、气道壁面积(WA)],T辅助细胞水平(Th1、Th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Ao、D、W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气道重塑指标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h1水平高于对照组,Th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间歇性哮喘效果良好,可改善患儿气道重塑、肺功能及T辅助细胞水平,且不会增加患儿不良反应。
  • 医学技术
  • 医学技术
    程申濠, 顾晓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床旁X线摄影在新生儿脐动脉置管(UAC)和脐静脉置管(UVC)定位中的价值及异常位置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31例行UVC的新生儿、43例行UAC的新生儿,采用心脏轮廓法及膈肌法评估UVC尖端位置,椎体法评估UAC尖端位置,比较UVC及UAC置管的正确率及异位率,并分析UVC、UAC异常位置情况。结果 231例UVC患儿中,导管异位率达66.7%,其中,位点异位占58.9%,以导管低位为主(97/136),路径异位占7.8%;43例UAC患儿中,异位率达20.9%且均为位点异位。UVC置管异常率明显高于UAC(χ2=31.466,P<0.001)。18例UVC路径异位包括11例尖端位于门静脉左支,4例尖端位于门静脉右支,1例误入脐动脉、尖端位于右侧髂内动脉,2例导管于脐静脉内反折。结论 X线摄影有助于快速判定UAC及UVC尖端位置并做出及时调整,特别是导管低位率较高的UVC,不易受肠道气体影响。
  • 综述
  • 综述
    梁铃, 朱卫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耐碳青霉烯酶类肠杆菌,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全球范围内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威胁。CRKP通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不佳,导致高死亡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CRKP列为亟需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的关键病原体。本文将综述新旧抗菌药物及其他潜在治疗方法在CRKP治疗中的新进展。
  • 综述
    邢红雨, 毛毅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肺癌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具有致死性,影响患者预后,然而通过筛选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抗凝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目前肺癌治疗方式不断更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抗血管治疗等),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进行综述。
  • 综述
    王嘉馨, 郝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9年来,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毒株不断变异,毒力逐渐减弱,但传染性增强,同时每年冬天甲型流感盛行,两者共同对世界卫生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两种疾病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的异同点,避免进展至危重与不良结局,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