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6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 全选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综述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综述
    滕京宏, 刘向一, 叶珊, 何及, 蔡金玲, 樊东升, 张英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若出现锥体外系体征、小脑变性、痴呆、自主神经系统受累、感觉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等症状时,被称为ALS叠加综合征(ALS-Plus syndrome,ALS-Plus)。目前,ALS-Plu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相关尸解病理研究很少,仅有个案或者家系报道。本文综述了ALS-Plus的脑脊髓病理特点,发现其与临床异质性一致,病理损害波及到上、下运动神经元之外的其他不同脑区,并且病理变化多样,可以表现为TDP-43蛋白沉积病、Tau蛋白沉积病、多种蛋白沉积的重叠蛋白病和二元论。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综述
    杨天米, 商慧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典型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LS患者还可能出现多种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精神症状、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等。本综述分析这些非典型临床表现及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探讨其对ALS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综述
    王俊山, 李奇骏, 崔瑞雪, 袁晶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心理学是评估个体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关键工具。现有的经典纸笔测试方法存在测量效率低、分析速度慢等局限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认知测试正逐渐成为神经心理学评估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创新性工具,数字化认知测试具有准确、客观和标准化的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手段,同时弥补了经典测验的缺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字认知测试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阐述数字化认知测试在测验硬件、内容、形式方面的创新,以及其在认知障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强调其在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方面的重要性,探讨数字化认知测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综述
    段又新, 刘春艳, 李洪亮, 邢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的临床特征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显著重叠,包括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脑白质疏松。即使使用现代成像技术,由于存在大量的解剖重叠,区分iNPH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其中,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与iNPH最相似,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均可能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步态障碍、跌倒、认知障碍和尿失禁等,并且存在着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使得早期诊断和鉴别十分困难。本文主要对iNPH和PS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标志物鉴别做简要描述和分析。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综述
    尉辉杰, 邢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以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临床可采用外科手术、药物和康复治疗等手段治疗NPH。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逆转病情,本文旨在简要综述近几年NPH治疗的最新进展。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论著
  • 神经变性疾病专栏·论著
    孔双艳, 吴玉冰, 刘春艳, 李洪亮, 邢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与常见血管性危险因素(Vascular risk factors,VRF)的关系,并研究病程及严重程度与iNPH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iNPH住院患者104例(iNPH组),以及与iNPH 患者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70例体检者(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饮酒史等资料。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研究VRF与iNPH的关联性,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危险因素、严重程度与iNPH相关性。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iNPH发生的危险因素。iNPH与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分层呈正相关。结论 iNPH常见的VRF包括高血压、糖尿病,iNPH与高血压病病程、高血压分级、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分层呈正相关。
  • 论著
  • 论著
    许杨, 袁红平, 李晓全, 范耀东, 李得意, 马雪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丝氨酸整合因子2(Serine incorporator 2,SERINC2)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SERINC2的表达差异;运用CGGA数据库检测SERINC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利用shRNA构建敲低SERINC2的U251细胞株,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低效率;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ERINC2对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SERINC2 mRN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且SERINC2 mRNA高表达患者的10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敲低SERINC2后U25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且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TGF-β、Smad2/Smad3、p-Smad3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SERINC2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并且通过激活TGF-β/Smad3信号通路影响脑胶质瘤细胞EMT,从而促进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论著
    雷帆, 胡时先, 任宾, 邢东明, 杨朝竣, 王涵斌, 陈沫, 扎克亚古丽·吾加买提, 杜力军, 郝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太子神悦胶囊灌胃给药180天对大鼠长期毒性的反应和性质。方法 采用非近交系封闭群的Wistar大鼠8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阴性(溶媒)对照组、太子神悦胶囊小、中、大剂量共4个试验组,每组22只且雌雄各半。给药组分别经口灌胃给药太子神悦胶囊0.400g/kg、0.828g/kg、1.714g/kg(各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3、48、100倍),共180天(26周,6个月)。停药后可逆性观察14天(2周)。第180天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凝血时间及生化指标,给药完毕,每组处死12只大鼠,做尸解和组织学检查,余10只做可逆性观察。取心、肝、脾、肺、肾、胸腺、前列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脑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取心、肝、脾、肺、肾、脑、肾上腺、甲状腺、胸腺、前列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胃、十二指肠、胰、主动脉等进行组织学检查。恢复期结束后(第196天)进行相应处理及检测。结果 于给药第2周时大剂量组的雄性大鼠相较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值出现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一直持续到给药结束,同时进食量也明显下降(P<0.05)。血液生化结果表明,给药后180天,大、中剂量组尿素(UREA)及肌酐(CR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病理学意义。恢复期大、中剂量组大鼠的谷丙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无病理学意义。对其他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及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变化。各剂量组大鼠未见药物中毒所致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停药后2周未见药物引起的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 本次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太子神悦胶囊1.714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00倍)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毒性反应,为相对安全剂量范围,0.400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3倍)为绝对安全剂量范围。
  • 论著
    喻乔, 梅裔龙, 杨阳, 庄颖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探讨椎间盘退变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集进行分析。采用以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ing,IVW)为主的多种方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多效性分析,同时使用F值统计量对工具变量进行评估。结果 MR结果提示: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和足跟骨密度与椎间盘退变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股骨颈骨密度OR(95%CI):1.097(1.009~1.193),P=0.028,腰椎骨密度OR(95%CI):1.176(1.104~1.253),P<0.0001,足跟骨密度OR(95%CI):1.057(1.006~1.112),P=0.028。前臂骨密度与椎间盘退变无因果关系OR(95%CI):1.000(0.949~1.053),P=0.992。在反向MR分析中,没有证据显示椎间盘退变与骨质疏松症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患椎间盘退变的风险升高,而椎间盘退变与骨质疏松症无因果关系。
  • 论著
    杨柳, 曾琛悦, 麦诗俞, 邵艳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探讨菊花-槐花的抗炎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菊花-槐花的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靶点,利用 GeneCards、Drugbank、OMIM、TTD数据库获取乙型肝炎(HBV)相关靶点,Cytoscape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DAVID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利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急性炎症反应构建体外炎症研究模型,设置对照组(CK)、模型组(LPS)、菊花水提物组(J)、槐花水提物组(H)、菊花-槐花水提物组(J+H),采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以及Griess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NO、TNF-α、ILs等进行测定,以此验证菊花-槐花的抗炎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 PPI拓扑参数分析得到AKT1、TP53、IL-6、TNF-α、CASP3前5个关键靶点,“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拓扑参数分析筛选出前5个核心成分是槲皮素、山萘酚、β-甾醇、异鼠李素与木犀草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核心成分与IL-6、TNF-α关键靶点具有较高的亲和力。CCK-8 检测显示菊花-槐花水提物可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炎症因子检测显示菊花-槐花水提物能显著降低 NO、TNF-α、IL-6、IL-1β的水平。结论 菊花-槐花共用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能与作用于TNF-α、IL-6靶点从而抑制细胞炎症因子的发生有关。
  • 论著
    康丽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特征、靶向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100例,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及EGFR基因突变差异;根据治疗方案,将EGFR基因突变患者分为靶向治疗组(n=24)和常规化疗组(n=22),分析靶向治疗组和常规化疗组治疗疗效差异,同时分析靶向治疗组不同疗效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差异。结果 低分化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女性、无吸烟史、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有吸烟史、非腺癌患者(P<0.05);靶向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常规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部分缓解(PR)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PR患者(P<0.05)。结论 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与NSCLC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及病理类型有关;在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靶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化疗,同时靶向治疗效果与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可能有关。
  • 论著
    韩磊, 叶丹, 许钰琳, 臧桂芹, 卜莉, 王日聪, 陈永波, 孙艳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IVC-CI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液体复苏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降钙素原(PC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IVC-CI评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补液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改善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周艳菊, 冯娟, 梁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合并RDS的新生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试验组采用NIPPV联合LISA治疗,对比两组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后6h的血气分析指标、操作中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注入PS后6h,试验组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气管插管率、再次使用PS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联合LISA技术能够改善RDS早产儿的血气指标,减少操作中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临床经验
    彭沛驰, 刘庆荣, 任芳, 刘华敏, 刘真, 裴娟慧, 甘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单支及多支临界病变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特点及其对临床诊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一科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单支临界病变和多支临界病变,同时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检查的6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支临界病变组患者47例,多支临界病变组患者20例。比较两组的基线信息、用药情况、既往史和CPET结果等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术前用药等基线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ET结果:两组因ST段改变而终止CPET、运动强度达到无氧阈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kVO2/H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max、AT VO2、AT VO2/kg、peak METs、peakVO2、peakVO2/kg、EqO2、EqCO2、RER、ΔVO2/ΔW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单支临界病变患者的心脏功能储备优于多支临界病变患者,peakVO2/HR与冠心病缺血程度有关。
  • 临床经验
    邓毅权, 李伦明, 陈聪, 李祖媚, 成祥军, 李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分析SJM Regent机械瓣膜置换术在小主动脉瓣环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160例,采用随机盲选的方式选入研究组患者共120例,采用SJM Regent机械瓣膜置换术治疗,并根据瓣环直径大小分为17mm组、19mm组、21mm组,每组40例,另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AVR机械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中3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数据均有所改善,研究组中3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3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JM Regent机械瓣膜置换术在小主动脉瓣环置换中,患者心功能、心脏状态及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均能够得到切实改善,同时可有效保障其疾病治疗安全性。
  • 临床经验
    李波, 邵秋霞, 史文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 mesylate,NM)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外抗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3年10月~2024年3月于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治疗的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应用NM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71例),治疗组给予NM抗凝,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记录治疗组患者透析前、透析2h、4h动脉端及静脉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比较治疗组患者透析前后APTT有无差异;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透析器内凝血情况,观察NM在体外抗凝的有效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龄、体质量指数、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良反应、透析器血室容积、透析器内凝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静脉端APTT在透析2h、4h的测定结果较透析前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动脉端APTT在透析2h、4h的测定结果较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凝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在MHD患者体外抗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传统抗凝治疗,对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血液透析患者,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抗凝选择。
  • 临床经验
    李骏腾, 何丹璐, 陈明利, 孟凡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应用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对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22年7月~202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106例术后干眼症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53,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组(n=53,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泪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视觉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炎症因子水平、客观散射指数(OSI)和斯特列尔比(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SDI评分,OSI评分及各项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SR评分及SIT、BU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应用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改善干眼症状,减轻眼部炎症反应,提高泪腺功能并改善视觉质量。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李宜玲, 刘伟学, 张富宝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自从白银市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以来,我院不断接收来自一、二级医疗机构的胸痛患者,随着就诊患者数量与区域的扩大,不典型病例也随之出现。本研究通过报道胸痛救治单元平台下救治的1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少见病例,为减少此类胸痛患者的漏诊而提供一些临床参考。
  • 病例报告
    汪利利, 郭燕, 徐义先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锁骨下动脉穿刺置管后无法进行局部充分止血,且在无辅助的情况下取出导管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报道了1例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锁骨下动脉意外置管,使用ExoSeal血管封堵器成功拔管止血,术后无不良临床后遗症,为我们在不可压缩部位意外将导管插入动脉的情况提供了新的应对方法。
  • 病例报告
    王艺蓁, 田丽琼, 唐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CDS)在临床中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伴或不伴有发热,因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导致延误病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辅助检查手段的更新,早期识别和完善相关检查使得CDS的诊断变得相对容易。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老年CDS患者,并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路,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医学技术
  • 医学技术
    庄碧梅, 彭颖征, 蔡思怡, 林禹, 黄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23年于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4例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例进行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进行了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仅进行了MRI平扫。分析肿瘤的形态、边缘、信号/密度特征、强化模式以及周围结构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4例患者均表现为单侧睾丸肿瘤,9例伴有睾丸鞘膜积液,12例同侧精索增粗且强化明显,3例为成人发病。其中2例进行了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发现腹膜后转移。7例肿块累及睾丸白膜。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呈明显的不均匀、渐进性强化,较大病灶伴有囊变和坏死。3例成人患者的病灶较大,伴有出血和坏死,周边结节样区域强化明显。11例患者的血清α-胎蛋白(AF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例术前未检测AFP。结论 单侧睾丸肿块,同侧精索增粗且强化,病灶边缘结节样明显强化,结合血清AFP水平升高,应考虑睾丸原发性卵黄囊瘤。T2WI序列上多发结节样稍高信号及DWI序列上的不均匀高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医学技术
    韩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光学体表引导(Surfac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SGRT)技术与常规体表标记摆位方式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摆位精度,以评估光学体表引导技术在提高治疗摆位精度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2023年7月~2024年7月于我院接受放疗的4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组,20例)使用体表标记线对线摆位,B组(SGRT组,20例)使用光学体表引导系统辅助摆位。治疗前采集CBCT图像并配准,获得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2.1±1.6)mm、(2.2±1.7)mm、(2.3±1.8)mm;B组分别为(1.6±1.3)mm、(1.8±1.4)mm、(2.0±1.5)mm。X、Y方向上的误差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应用SGRT技术显著减少了X方向和Y方向的摆位误差。该技术不会增加患者的电离辐射剂量,可作为常规影像引导放疗(IGRT)的有效补充,其非侵入性特点降低了治疗摆位对体表标记的依赖,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建议在治疗中使用SGRT技术,以提高治疗精度和整体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杨蕾, 郭瑶尝, 来保勇, 蔡凌旸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利妥昔单抗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评价我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国内外药品说明书、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指南等循证依据,建立利妥昔单抗的DUE标准,回顾性分析与评价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出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129例,用药前适应证不适宜的66例(占51.16%)、免疫组化未记录的3例(占2.33%); 用药时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6例(占51.16%)、预处理不规范的63例(占48.84%)、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的7例(占5.43%);用药后临床有效率44.96%,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结论 通过建立利妥昔单抗DUE标准,及时发现我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