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25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唐春春, 朱宇航, 余婉秋, 朱昭琼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生期间断重复吸入七氟烷对大鼠海马载脂蛋白E(ApoE)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新生SD大鼠48只(出生后第7天,雌性和雄性各24只),体质量15~20g。将大鼠分为间断多次吸入七氟烷麻醉组(Sev组,n=24)和对照组(Air组,n=24)。Sev组大鼠分别于出生后7d、14 d、21d吸入2.6%七氟烷+运载气体(1L/min air+1L/min O2)2h,Air组仅吸入运载气体(1L/min air+1L/min O2)2h。每组再按取材时间分为新生期组(P21,即出生后21d)和成年期组(P97,即出生后97d)两个亚组。于出生后91~97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取脑组织(新生期组于第21天吸入七氟烷后2h取材;成年期组于Morris水迷宫神经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ApoE的表达;qRT-PCR法检测ApoE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Air组比较,新生期大鼠海马各分区ApoE和ApoE基因表达均增加(P<0.05);成年期大鼠海马各分区ApoE和ApoE基因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成年期两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各指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新生期间断重复吸入七氟烷可上调大鼠新生期海马ApoE的表达,产生短暂可逆的神经毒性,但对大鼠成年期的学习记忆功能无影响。
  • 论著
    惠鑫, 刘胜达, 吕春风, 赵百孝, 于密密, 王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加工比例、贮存年份和加工工艺艾绒的灰分和水分,以期为艾绒质量标准的把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艾绒灰分和水分的测定均参照《中国药典》法,灰分参照通则2302包括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水分参照通则0832第四法甲苯法。结果 机器制艾绒总灰分为(7.54±1.89)%,酸不溶灰分为(0.07±0.02)%;实验室制艾绒总灰分为(8.83±1.31)%,酸不溶灰分为(0.08±0.01)%。与机器制30%艾绒相比,实验室制33%艾绒的总灰分及酸不溶灰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加工比例与总灰分具有相关性(P<0.05)。试验分别测定了18份艾绒样品的水分值,水分含量相对稳定,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3.0%和8.0%。结论 艾绒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及水分检测方法稳定可行;加工比例越高,艾绒灰分值越小。
  • 论著
    高靖, 崔萍萍, 王霆, 季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miR-99a-5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165例老年AIS患者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5分)、中度组(NIHSS评分5~20分)及重度组(NIHSS评分>20分),另选择无严重疾病、无器官损害,体检结果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血清miR-99a-5p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miR-99a-5p对老年AIS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IS组血清miR-99a-5p、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miR-99a-5p、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miR-99a-5p表达水平=1.66时诊断老年AIS的AUC为0.8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和79.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AIS患者血清miR-99a-5p表达水平与IL-6(r=0.608)、IL-8(r=0.426)、TNF-α(r=0.518)水平及NIHSS评分(r=0.774)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iR-99a-5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炎性因子有关,对老年AIS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程翠婷, 李志娟, 麻朴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分别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治疗的97例AMI合并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采用左西孟旦+IABP+基础治疗措施(A组),49例采用多巴酚丁胺+IABP+基础治疗措施(B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氧代谢、肾功能指标及预后结局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CVP、MAP、CI、CFI、SVI、EVLWI、GEDI、IT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A组患者的CVP、EVLWI、GEDI、ITBI低于B组(P<0.05),MAP、CI、CFI、SVI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OI、ScvO2、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A组的OI、ScvO2、乳酸清除率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BUN、Scr、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A组的BUN、Scr低于B组(P<0.05),尿量高于B组(P<0.05)。治疗28d,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IABP较多巴酚丁胺+IABP治疗AMI合并CS能更好地改善AMI合并CS患者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及肾功能指标,但是对于降低病死率方面未显示出显著优势。
  • 临床经验
    潘震震, 许冬, 郭艳平, 袁小闯, 杨帆, 杨清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的定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住院并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按照有无癫痫发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组(PISE组)与单纯脑卒中对照组(CON组)。收集两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计算脑电图相关指标,并进行两组间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叶酸、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Welch法计算功率谱密度(PSD)并统计比较相对功率和不对称指数,两组间的相对功率在各频段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Delta、Alpha、Beta频段上的不对称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年龄、NIHSS评分、Delta频段上的不对称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年龄、NIHSS 评分以及Delta频段上的不对称指数和PISE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危险因素及脑电图的定量分析对脑卒中后癫痫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 临床经验
    黄蕊, 唐小丹, 王媛, 兰芙蓉, 王通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绵阳市手足口病(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HA)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探讨肠道病毒感染后,最终导致HFMD或HA的病理机制,并同时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53例HFMD患儿和52例HA患儿。同时纳入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详细的临床诊断和病原学检查,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血清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和CD8+ T细胞水平。分析初发为HA后被确诊为HFMD的病例与单纯HA病例在T淋巴细胞亚群上的差异。结果 HFMD组与HA组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CD3+、CD4+ 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8+ T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手足口病组与疱疹性咽峡炎组急性期CD3+、CD4+ 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低于恢复期,而CD8+ T细胞水平高于恢复期(P<0.001)。在353例HFMD病例中,有53例初发病症状为HA,后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HFMD。其中,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通用型各占一定比例。HA组与不同病原体引起的HFMD组各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危重型患儿的CD3+、CD4+ 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型(P<0.001),而CD8+ 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为HA后确诊为HFMD的53例病例的CD3+、CD4+ 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单纯HA的52例病例(P<0.01)。结论 HFMD和HA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不同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T淋巴细胞亚群在早期预测HFMD、评估病情轻重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其他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以优化临床诊疗策略。
  • 临床经验
    雷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NSE、ProGRP、CYFRA21-1表达情况,并构建胸腔镜根治术后复发风险模型。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进行治疗的120例NSCLC患者,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术后淋巴转移组和非淋巴转移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NSE、ProGRP、CYFRA21-1水平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NSE、ProGRP、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类型、术前淋巴结转移,NSE、ProGRP、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淋巴转移组和非淋巴转移组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类型、术前淋巴结转移,NSE、ProGRP、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类型、术前淋巴结转移、NSE、ProGRP、CYFRA21-1水平均是造成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复发以及术后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模型构建,术后复发风险=12.369-1.080×分化程度-1.094×TNM分期-1.209×病理类型-1.137×术前淋巴结转移-1.008×NSE-1.012×ProGRP-1.012×CYFRA21-1,术后淋巴转移风险=11.099-1.029×分化程度-1.116×TNM分期-1.033×病理类型-1.085×术前淋巴结转移-1.109×NSE-1.170×ProGRP-1.107×CYFRA21-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NSE、ProGRP、CYFRA21-1的异常表达是造成患者胸腔镜根治术后复发风险重要因素,可作为临床早期识别的重要依据。
  • 临床经验
    徐娟, 陈颖, 杨柳, 秦佩佩, 马金, 刘会, 袁勇, 曹洵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针刺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在缓解骨折术后患者疼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模型,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4年5月间80例骨折术后拆线(术后10~14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MTrPs,通常5~7d进行1次治疗,一般4~6周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作为主要结局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次要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和SF-36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一次降低(P<0.05),且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术后疼痛患者中,采用联合针刺MTrPs治疗可有效缓解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临床经验
    刘洋, 暴志国, 马志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剥脱性点阵二氧化碳激光(AFCL)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4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CL组和PRP+AFCL组,各110例,其中AFCL组予以AFCL治疗,PRP+AFCL组在AFCL组基础上予以PRP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瘢痕改善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瘢痕瘙痒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数字评分量表(NRS)]、治疗前后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PRP+AFCL组VSS、POSAS、VAS及NRS评分显著低于AFCL组(P<0.05);PRP+AFCL组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显著小于AFCL组(P<0.05);PRP+AFC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FC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AFCL在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表现出较显著效果,能够明显促进瘢痕的改善,有效减轻患者瘙痒疼痛的症状,同时降低瘢痕的血流灌注量和瘢痕厚度,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
  • 临床经验
    向晶晶, 李玲, 于眉, 王颖超, 亢秀红, 裴明明, 罗林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毫针浅刺联合面部点穴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毫针浅刺联合面部点穴疗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和面部肌电图指标。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参照组(82.35%)(χ2=10.384,P=0.006)。治疗后试验组FDIP评分高于参照组,FDI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MAP水平高于对照组,RI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毫针浅刺联合面部点穴疗法可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面部残疾指数,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临床经验
    刘思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可控负压联合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FURS)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参与研究,依据病历号双盲抽签结果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FURS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控负压联合FURS治疗,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临床有效率、围术期指标、感染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血尿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感染相关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可控负压联合FURS治疗肾结石可显著提高结石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感染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彭倩倩, 邱闪, 梁红英, 周苏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家族性低镁血症高钙尿症伴肾钙质沉着症(FHHNC)是一种以低镁血症、高钙尿症、肾钙质沉着症及早期易发生进展性肾功能不全为特征的肾小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罕见,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多被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CLDN16基因突变导致FHHNC患儿临床及基因表型特点,并总结CLDN16基因及CLDN19基因突变FHHNC疾病的临床特点,以期为该疾病的认识提供更多补充。
  • 病例报告
    张琳, 韩慧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基于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深入探讨了这两种疾病的临床发病特征。2例患者影像学上均显示多发性脑叶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特征,而在症状学上则表现为持续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实现早期诊断,除了依据临床症状外,还需结合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以急性卒中起病的老年患者,建议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避免漏诊CAA,并减少因盲目采取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而引发的不良事件。本研究旨在提高急性脑梗死与CAA的精准诊断率,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李欠颖, 鲁青莲, 于春水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坏死性溃疡且伴有局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嗜中性皮病,目前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因误诊于外院先后进行3次手术治疗,病情仍在进展,经完善病原学、自身抗体检测、组织病理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沙利度胺等治疗后患者皮损痊愈。
  • 医学技术
  • 医学技术
    邵新科, 孙静芳, 胡露露, 朱迎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NSE、CYFRA21-1、CA125及NLR水平;研究组按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NSCLC患者NSE、CYFRA21-1、CA125及NLR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NSE、CYFRA21-1、CA125及N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0期患者NSE水平低于N1~3期,M0期患者低于M1~3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CYFRA21-1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年龄>65岁患者CYFRA21-1水平高于年龄≤65岁患者,鳞癌患者CYFRA21-1水平高于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患者CA125水平高于年龄≤65岁患者,鳞癌患者CA125水平高于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4期患者NLR水平高于T1~2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部位NSCLC患者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SE、CYFRA21-1、CA125及NLR联合检测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0.959)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NSE、CYFRA21-1、CA125及NLR均可辅助诊断NSCLC,且各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NSCLC的效能。
  • 医学技术
    夏标, 张天富, 裴晓蕾, 王希, 董金荣, 吴海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CT与MRI检查对胆囊结肠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F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与MRI影像特征。结果 本组5例均显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与结肠粘连,其中4例可见胆管积气。5例中冠状位重组直接显示瘘道4例,诊断敏感度80.0%(4/5)。4例瘘道中2例合并胆囊结石、1例合并胆囊积气、1例合并胆囊积气与胆总管粘连并胆总管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1例与结肠粘连未见明确瘘道。结论 CT与MRI联合应用可发现CCF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CT冠状位重组更易显示瘘道。
  • 中医中药
  • 中医中药
    张秀婷, 李彩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发掘《中药大辞典》中鲜药的用药方式及规律,为鲜药的推广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统计《中药大辞典》中鲜药的内服和外用的加工处理方式及使用方法,并对特殊处理的鲜药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大辞典》中鲜药内服加工处理方法以水煎和捣(绞)汁为主;外用加工处理方法以捣和捣(绞)取汁为主,使用方法以敷/贴和涂/擦/搽为主。结论 《中药大辞典》中鲜药的加工处理方法与使用方法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鲜药的加工处理简便易操作,使用方法及给药途径多样,本研究可为鲜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护理
  • 护理
    邓秀梅, 文清德, 李叶青, 杨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麻醉内镜检查后两种拔针按压方法的应用情况,介绍安全有效、节约人力的方法以利于临床工作。方法 将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23年10月23~27日行麻醉内镜检查的660例患者常规拔针后使用输液贴进行按压,设为常规组;2023年10月30日~11月3日行麻醉内镜检查的603例患者拔针后使用输液贴外胶布加压按压,设为加压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两组护士拔针和按压操作时间以及两组护士对拔针后按压效果满意情况。结果 加压组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0.9%(P<0.05)。常规组护士拔针和按压操作时间为(64.35±16.71)s,高于加压组的(34.93±4.97)s(P<0.05)。加压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9.7%,高于常规组的79.8%(P<0.05)。结论 麻醉内镜检查后患者拔针时采用加压按压的方法安全有效,节约人力,可以在消化内镜中心推广使用。
  • 综述
  • 综述
    李晓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目前尚无治愈方法,患者病程中会出现疲乏、痉挛、痛性痉挛、呼吸困难、睡眠困难、疼痛、焦虑、抑郁、流涎、假性延髓麻痹、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应高度重视其症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及时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症状性治疗药物涉及种类较多,了解各种药物的药理机制,采用规范的治疗方法,避免重复用药,可以减少无效或非安全干预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 综述
    吴月红, 王谨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青少年抑郁障碍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其常见表现。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是一种与疼痛感知、情绪调节和应激反应等多个方面有关的重要神经递质。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研究开始聚焦于β-EP这一重要的神经递质与抑郁障碍及NSSI行为之间的复杂关联,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相关研究仍然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青少年抑郁障碍伴NSSI行为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本研究旨在系统地综述β-EP与青少年抑郁障碍伴NSSI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中医治疗对β-EP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青少年抑郁障碍伴NSSI行为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综述
    韩克阳, 杨寒寒, 于贝贝, 王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Pigmented paravenous chorioretinal atrophy,PPCRA)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脉络膜变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低,其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特点是沿视网膜静脉分布的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毗邻静脉周围色素改变的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本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研究文献,分别从临床影像学和遗传学方面归纳总结PPCRA的临床发病特征,旨在用于指导临床诊疗,并为该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 综述
    褚天保, 张庆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晚期多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通过尸检发现微循环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由此看出病毒感染机体后多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病毒进入机体后主要通过病毒本身的影响、炎症与免疫系统的损伤以及对血小板的影响来破坏机体的凝血系统平衡。本文综述了常见的病毒性肺炎及其病理特点、机体的凝血机制、病毒感染与凝血系统的相互作用,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综述
    邹娟, 何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以未成熟髓系细胞积累为特征的多样化造血克隆性疾病。当前对于AML的治疗多为基于传统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但仍面临复发、耐药等问题。以新型抗癌靶点核输出蛋白1(XPO1)为基础研发的XPO1抑制剂,可通过与XPO1结合而选择性抑制肿瘤蛋白的核输出,从而发挥抗癌作用,其中塞利尼索是代表性的XPO1抑制剂,已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目前多项临床与研究数据显示其对AML患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就塞利尼索治疗AML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