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25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伍学强, 惠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生态系统,包括多种免疫细胞、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s)、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等。研究TME内部的免疫细胞及信号传导通路对于探索肿瘤治疗靶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拟通过对TME中的免疫细胞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以期为肿瘤免疫、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论著
  • 论著
    辛储林, 陈名阳, 胡亚荣, 苏娟, 田新雁, 李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锌是否能够抑制高脂食物诱导的前列腺炎症,并阐明其具体机制。方法 将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食物组、高脂食物组和高脂食物+锌组(硫酸锌灌胃),各10只,饲喂10周后处死小鼠。称量小鼠体质量及前列腺质量,计算小鼠的前列腺指数;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促炎因子IL-6和TNF-α以及锌转运蛋白-9(ZnT-9)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普通食物组相比,高脂食物组小鼠的体质量(P<0.001)、前列腺质量(P<0.001)及前列腺指数(P<0.01)均显著升高,高脂食物+锌组小鼠的前列腺质量(P<0.01)、前列腺指数(P<0.05)显著低于高脂食物组。高脂食物组小鼠前列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较普通食物组显著增多,与高脂食物组相比,高脂食物+锌组小鼠前列腺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显著减少。与普通食物组相比,高脂食物+锌组中IL-6和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5),ZnT-9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高脂食物组相比,高脂食物+锌组中IL-6和TNF-α表达显著减少(P<0.05),ZnT-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锌抑制高脂食物诱导的小鼠前列腺炎症,机制可能与ZnT-9的上调有关。
  • 论著
    许冬, 刘聪慧, 苏芳慧, 邱思峥, 童会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脑卒中和非脑卒中人群重金属含量差异,并构建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以尝试结合重金属含量预测脑卒中风险。方法 收集2009~2018年NHANES调查统计的人群数据,使用随机降采样法将数据调整为平衡数据集,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样本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并训练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三个基于不同原理的机器学习模型,并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准确度、精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的多种方式来评价模型性能,最后基于博弈论中shapley值的方法来评价每个特征对于模型的共享程度,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并分析重金属含量在模型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种族、教育程度、家庭贫困收入比、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在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性别因素在本研究人群的两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构建的三个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取得了最佳表现(AUC为0.8087),根据shap值可以看出重金属含量与脑卒中的关系按照贡献度从高到底依次是铅、镉、汞、锰,并且从热图看出不同样本会选择不同重金属含量参与模型的预测。结论 脑卒中和非脑卒中组的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可用于构建可解释的机器学习脑卒中预测模型。
  • 论著
    王建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97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射治疗后是否发生急性RIHD,将患者分为RIHD组(n=30)和对照组(n=67)。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RIH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响因素对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RIH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RIHD组患者舒张压高于对照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人数比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人数比例、B型钠尿肽(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高LVEF水平是急性RIHD发生的保护因素,高BNP是急性RI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VEF和BNP单独预测急性RIHD发生的AUC分别为0.680(95%CI:0.575~0.785)和0.716(95%CI:0.613~0.820),二者联合预测急性RIHD发生的AUC为0.797(95%CI:0.702~0.891)。结论 LVEF和BNP水平是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RIHD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给予重视。
  • 论著
    毕大磊, 郅树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可视化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2022年8月于我院行腹股沟疝腹腔镜术的5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表以2:1将患者分为学习集(398例)、测试集(199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72个月,将学习集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无复发患者纳入无复发组。比较学习集、测试集一般资料;比较学习集复发组、无复发组一般资料;经Cox回归模型分析老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回归方程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alibration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能力、临床净获益。结果 学习集、测试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7例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0.55%;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HR=2.818,95%CI:1.703~4.663)、体质量指数(BMI)(HR=2.259,95%CI:1.209~4.222)、长期便秘(HR=3.080,95% CI:1.642~5.779)、嵌顿疝(HR=2.614,95% CI:1.159~5.897)、内环口内径(HR=2.557,95%CI:1.398~4.677)、使用可吸收结扎线(HR=2.396,95%CI:1.293~4.443)、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HR=0.556,95%CI:0.368~0.839)是老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Cox回归方程:h(t,x)=h0(t)exp(1.036x1+0.815x2+1.125x3+0.961x4+0.939x5+0.874x6-0.587x7);风险预测可视化模型预测学习集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95%CI:0.914~0.962),灵敏度为92.68%(95%CI:80.13%~98.53%),特异度为94.96%(95%CI:92.13%~97.12%),预测测试集术后复发的AUC为0.926(95%CI:0.880~0.958),灵敏度为86.36%(95%CI:65.12%~97.15%),特异度为90.40%(95%CI:85.13%~94.3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学习集、测试集的Calibration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P=0.165;χ2=0.905,P=0.097);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学习集、测试集的C-index指数分别为0.915(95%CI:0.847~0.983)、0.907(95%CI:0.869~0.945);DCA显示学习集、测试集分别在风险阈值0~0.98、0~0.96内获取临床净收益。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术前BMI、长期便秘、嵌顿疝、内环口内径、使用可吸收结扎线、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可视化模型在预测老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术后复发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能。
  • 论著
    张霞, 石光, 张兆敬, 侯琳, 刘存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索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相关的新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GEO2R分别筛选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GSE39262和GSE66586数据集中NB细胞与对照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利用韦恩图将两组DEGs取交集,利用仙桃学术在线生信分析工具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图,并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Hub基因。最后使用R2基因组分析和可视化平台(R2 Genomics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Platform)整理的NB组织转录组数据对Hub基因进行筛选验证。结果 本研究从GSE39262数据集中共筛出845个DEGs,从GSE66586数据集中共筛出2 980个DEGs,韦恩图分析出392个共有DEGs。GO/KEGG分析提示,上述共有DEGs主要参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NA复制起始前复合物、单链DNA解旋酶活性、细胞周期、DNA复制和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从PPI网络中筛出10个核心基因CCNB1、CDC6、KIF2C、BUB1B、CDC20、KIF20A、CCNA2、TOP2A、CDK1和RRM2。10个Hub基因的验证结果显示,BUB1B、CCNB1、CDK1和KIF2C与NB患者的预后及COG风险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BUB1B、CCNB1、CDK1和KIF2C在高风险NB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NB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论著
    汤林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及营养状况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5例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再发健侧髋部骨折将患者分为再发组(45例)和未再发组(60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铁蛋白含量、营养指标等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相关性。结果 再发组与未再发组患者的性别、初次手术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年龄大于未再发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未再发组,骨密度T值低于未再发组,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占比高于未再发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低于未再发组(P<0.05)。再发组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高于未再发组,相关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MNA-SF评分)检测值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再发组患者营养状况较未再发组患者差(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含量与骨密度T值呈明显负相关(r=-0.720,P<0.001),MNA-SF评分与骨密度T值呈明显正相关(r=0.76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8)、骨密度(OR=4.529)、血清铁蛋白含量(OR=1.108)、合并内科疾病(OR=5.423)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OR=0.696)、MNA-SF评分(OR=0.071)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OR=0.668)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含量越高,营养状况越差,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越易再发骨折。年龄、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含量、合并内科疾病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BMI、MNA-SF评分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健侧髋部骨折再发的保护因素。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裴浩, 陈月桥, 孙叶, 张燕燕, 李坚宇, 张雪, 黄钰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CiteSpace6.2软件对肝衰竭中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总结、梳理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焦点,预测研究走向,为后续科研提供参考。方法 制定检索筛选策略后,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02年1月1日~2023年3月20日肝衰竭中医相关研究学术文献,应用CiteSpace 软件对年度发文量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然后归纳。结果 纳入文献245篇,该领域年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主要文献类型为临床疗效研究、实验研究。高频关键词显示研究主题集中于肝衰竭、中医药、重型肝炎、乙型肝炎。结论 随着近年来肝衰竭临床病症的增多,肝衰竭中医相关研究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多样化,中医联合西药治疗仍是主要研究方向。
  • 临床经验
    范燕宾, 程帅, 孙运, 陈丰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术前尿白蛋白水平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展开研究。将29例术后发生AKI的患者设为肾损伤组,89例术后未发生AKI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基本信息进行比较。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AKI的相关因素。Pearson分析术前尿白蛋白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手术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肾损伤组合并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eGFR<60mL·min-1·1.73m-2、对比剂用量少、升主动脉入路、手术时间≥240min、输入悬浮红细胞多、输入血小板多、输入血浆多、术中液体正平衡多、术前尿白蛋白≥150mg/24h的发生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60mL·min-1·1.73m-2、术前尿白蛋白≥150mg/24h、手术时间≥240min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AKI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尿白蛋白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术前尿白蛋白水平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AKI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监测,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 临床经验
    解立杰, 王延国, 张全意, 姚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无痛胃镜检查时丙泊酚用药剂量及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7月在我院行小儿胃镜检查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静注丙泊酚前预先给予0.3mg/kg艾司氯胺酮,2min后再给予2mg/kg丙泊酚,对照组在静注丙泊酚前给予2mL生理盐水,2min后给予2mg/kg丙泊酚,若患儿在胃镜置入或检查时出现体动反应,且影响医师操作,则追加丙泊酚1mg/kg。检查结束后,记录丙泊酚总用药剂量,对比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镜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采用 Ambesh四分法评价患儿丙泊酚注射时疼痛评分以及疼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注射痛的发生率以及注射痛Ambe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动、呛咳、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小儿无痛胃镜检查时,预先给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降低注射痛的发生率,减少丙泊酚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内镜医师麻醉满意度,且不影响患儿的麻醉后苏醒时间。
  • 临床经验
    刘欣欣, 毕田田, 陈立新, 宫泽琨, 李钦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处理早期手术切口,预防切口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 筛选303例皮肤肿物切除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O2点阵激光+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组(实验组)、CO2点阵激光组(激光组)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03例,于完整拆除缝线后2周使用CO2点阵激光处理切口,于脱痂后即刻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持续1月,重复治疗4次,术后6个月评估瘢痕情况。激光组99例,拆线2周单纯应用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101例,拆线后2周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比三组患儿术后瘢痕情况,以改良曼彻斯特瘢痕量表(mMSS)为依据,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预防切口瘢痕增生的效果。结果 拆线2周后实验组mMSS总评分为(15.80±2.58)分,激光组为(15.50±2.32)分,对照组为(15.60±2.71)分;6个月后,实验组mMSS总评分为(5.80±1.49)分,激光组为(7.60±1.42)分,对照组为(9.70±1.65)分,三组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三组mMSS总评分和mMSS各单项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颜色、平整度和外形]均较拆线2周时减少,实验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激光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拆线后尽早应用CO2点阵激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预防手术切口处瘢痕增生。
  • 临床经验
    李良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不同方法对喉返神经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甲状软骨下角法)57例,对照组(甲状腺下动脉法)55例。两组均行精细化被膜下解剖技术,显露保护喉返神经后,据术中探查及病理结果,行相应术式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1.75%)明显低于对照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8,P<0.05)。两组间不同术式喉返神经损伤率: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9,P>0.05);观察组(0%)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7,P<0.05);观察组(5.00%)甲状腺叶全切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6,P<0.05)。结论 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下,经甲状软骨下角法能更有效地显露保护喉返神经,预防其损伤,临床效果满意。
  • 临床经验
    卢煜明, 张爱民, 卢彦, 郑迅风, 徐国明, 李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母体因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我国现行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标准,于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进行眼底筛查,随访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按眼底检查结果发生ROP的20例设为ROP组,20例未发生ROP的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早产儿综合管理治疗。按我国现行的ROP筛查标准,采用眼底照相方法进行眼底筛查。观察两组患儿母体宫内感染、胎盘异常、母体妊娠期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羊水异常等情况和生后不同时间外周血IGF-1的浓度,将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母体因素方面,ROP组中宫内感染、胎盘异常、母体妊娠期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和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ROP组患儿出生后不同时间外周血IGF-1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体因素和外周血IGF-1浓度是早产儿R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体因素包括宫内感染、胎盘异常、母体妊娠期疾病以及羊水异常与早产儿ROP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及时监测IGF-1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早产儿ROP。
  • 临床经验
    伍卓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I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5例IV患者临床资料,均行颅脑CTA或DSA检查,依据是否存在后循环缺血分为两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卒中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后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后循环缺血性I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IV患者共检出46例存在后循环缺血,发生率为43.81%(46/1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卒中史、Hcy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是否发生后循环缺血作为因变量,并将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50,95%CI:1.150~5.657)、性别男(OR=11.212,95%CI:4.095~30.702)、合并高血压(OR=14.100,95%CI:5.481~36.271)、合并糖尿病(OR=5.039,95%CI:2.186~11.616)、合并高脂血症(OR=5.206,95%CI:2.253~12.031)、卒中史(OR=2.926,95%CI:1.058~8.092)、Hcy≥14μmol/L(OR=10.417,95%CI:4.095~26.499)为影响后循环缺血性IV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IV在眩晕中占比较高,后循环缺血与年龄≥60岁、性别男、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卒中史、Hcy≥14μmol/L关系密切,需做好高危因素的识别及干预。
  • 临床经验
    徐庆华, 李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困难气道患者可视硬镜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行可视硬镜下气管插管的60例困难气道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一组(n=30)接受右美托咪定+常规麻醉,联合组(n=30)接受七氟醚+右美托咪定+常规麻醉,比较两组入室后(T0)、插管完成时(T1)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静、声带活动、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T1时,单一组的HR、MAP均相较同组T0时显著偏高(P<0.05);T1时,联合组的HR、MAP与同组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相较单一组显著偏低(P<0.05);联合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声带活动评分相较单一组显著偏低(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的N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E均相较同组T0时显著偏高(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or均交较同组T0时显著偏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单一组显著偏低(P<0.05)。结论 对于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患者,七氟醚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风险且镇静效果好,值得推广。
  • 临床经验
    颜姝, 王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T1期结直肠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后追加根治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97例经内镜切除后病理确诊为非治愈性pT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有无追加手术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远期复发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pT1期结直肠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后是是否追加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者因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仅行内镜下切除(内镜组),50例患者内镜下切除后追加根治手术(追加手术组)。内镜组远期复发5例(10.6%),其中1例死亡。追加手术组远期复发3例(6%),淋巴结转移4例(8.0%),垂直切缘阳性17例(34.0%),术后癌残留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增强CT/MRI评估的淋巴结分期(P=0.002)和是否可见肠系膜淋巴结(P=0.003)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但是淋巴结分期cN0漏诊1例;CEA(P=0.000)和远期复发显著相关。CEA为7.94μg/L时预测远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3.9%(95%CI:0.523~0.954,P=0.026),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78%。结论 对于经内镜非治愈性切除后的pT1期结直肠癌患者,不论影像学评估是否淋巴结阳性,只要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均建议内镜治疗后追加根治手术。
  • 临床经验
    刘峰, 曾毅, 高国一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44例,分为观察组(KS组)和对照组(SF组)。两组患者均使用0.25%罗哌卡因2.5mL(0.75%罗哌卡因1mL+脑脊液2mL)行单次腰麻,术后由手术医师在切口周围的创缘皮下使用亚甲蓝+0.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做局麻。术后镇痛:KS组使用艾司氯胺酮0.2mg/kg+舒芬太尼1.5μg/kg+盐酸雷莫司琼0.3mg,SF组使用舒芬太尼2μg/kg+盐酸雷莫司琼0.3mg进行PCI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8h、16h、24h、48h、72h的VAS疼痛评分,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小于48h的人数、72h内PCA需求的人数及创缘水肿、排便困难、精神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与SF组比较,KS组在72h内的VAS疼痛评分更低,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小于48h的人数更多,72h内PCA需求的人数更少,创缘水肿、排便困难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镇痛效果好,舒芬太尼使用量减少,术后因疼痛而排便困难发生率低,且安全性良好。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连雪梅, 张英, 高永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恙虫病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好发于南方,北方地区比较少见,但近年来我国恙虫病的流行地区逐渐由南向北扩展。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多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焦痂对于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当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传统血清学检测不能明确诊断时,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有助于快速诊断,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陈明红, 林明琼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某院门诊心血管类中成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该院合理用药信息系统,抽取2023年1~6月使用心血管类中成药门诊处方共1 828张,对处方合理性进行点评和分析。结果 心血管类中成药处方占心血管处方构成比为 25%,在抽取的1 828张心血管中成药处方中,发现不合理的处方有72张,不合理率3.9%,其中适应证不适宜处方不合理率最高,其次为用法用量不当,遴选药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其他问题。结论 该院的心血管类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个别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应加强心血管类中成药处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合理使用中成药业务培训,完善医院合理用药信息系统,促进用药的合理性。
  •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
    黄艳, 欧淑清, 汤时蓝, 曾理, 任力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详述了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在医疗改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跨区域合作的方式牵头组建医疗集团。通过对集团一体化运营管理,加强了市属医院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资源分配不均和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显著提升了大鹏新区医疗服务水平,该区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深圳市第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深圳大鹏模式”在基层医疗集团管理机制中取得了创新突破,为全国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 综述
  • 综述
    刘瑞明, 张帅, 衣鹏程, 魏巍, 于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微小RNA(miRNA)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效应进行了研究,其中,许多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细胞中miR-495及其成熟体miR-495-3p或miR-495-5p异常表达,通过调控下游信使RNA、受竞争内源性RNA调控、影响胞内信号通路等多种方式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等多种生物学行为以及影响肿瘤细胞耐受放化疗能力。此外,部分学者表明miR-495及其成熟体与疾病诊断以及预后具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研究对miR-495及其成熟体调控不同肿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综述
    麦月施, 邢秀月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发病主要与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长期感染有关,激活PI3K通路,促进宫颈癌变的发生。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早期宫颈癌治愈率较高,5年生存率>90%[1],而晚期及复发性Ⅳ期宫颈癌5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下降,仅约10%[2]。提高晚期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成为现今面临的难点及挑战。宫颈癌PI3K通路的激活,促使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升高,成为宫颈癌免疫治疗靶点,提高了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效果,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如何提高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免疫治疗反应率,优化免疫治疗组合方法是提高抗肿瘤疗效的未来发展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α靶向抑制剂联合PD-1抗体能否提高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中疗效,并为未来优化免疫组合治疗提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