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25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廖晓星, 李云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预测模型是常用预测回答临床疾病诊断及预后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泌尿系结石手术的成功率、清石率、并发症及复发等多方面建立了种类繁多、方式多样的临床预测模型。本文针对泌尿系结石常见的诊疗方式,从临床预测模型的角度进行综述,以期在解决结石这一临床问题中,为选择运用更加实用、有效的预测模型提供有益的思路。
  • 论著
  • 论著
    杨兴文, 马小芳, 李德红, 颜丽, 杨晓燕, 袁秀梅, 杨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内源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细胞产生ROS,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存活率;荧光化学发光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性的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蛋白的表达。依据有无细胞内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氯化碘盐(Diphenyleneiodonium chloride,DPI)作用于细胞,将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DPI组、LPS+DPI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分析。结果 LPS可以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且LPS浓度在500ng/mL内SGC-7901细胞增殖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耐性,LPS浓度大于500ng/mL时SGC-7901细胞增殖减弱且时间依耐性作用不明显。伴随时间推移SGC-7901细胞内ROS水平也随之增强,LPS组ROS水平、细胞划痕愈合率以及纵向迁移和侵袭穿膜的SGC-7901细胞数均高(快或多)于对照组、DPI组和LPS+D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LPS组Cu/Zn-SO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较其他组降低(P<0.01)。结论 内源性ROS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促进作用,通过抑制内源性ROS水平可以减缓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论著
    刘菲, 李小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5月我院100例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并发SHPT分为并发SHPT组(n=39)与未并发SHPT组(n=61)。采用PSM法对并发SHPT组、未并发SHPT组进行匹配,共匹配37对。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SHPT的影响因素。结果 匹配后,并发SHPT组合并糖尿病、原发糖尿病肾病及营养不良占比升高(P<0.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磷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P<0.05),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占比降低(P<0.05),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延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糖尿病肾病(OR=1.861,95%CI:1.448~2.391)、hs-CRP(OR=1.754,95%CI:1.320~2.331)、血磷(OR=1.935,95%CI:1.373~2.726)、ALP(OR=1.645,95%CI:1.260~2.148)、营养不良(OR=1.844,95%CI:1.276~2.666)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OR=1.883,95%CI:1.366~2.597)是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SHPT的危险因素(P<0.05),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OR=0.544,95%CI:0.424~0.700)是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SHPT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经PSM法发现,CKD 5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SHPT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糖尿病肾病、hs-CRP、血磷、ALP及营养不良,保护因素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
  • 论著
    李云龙, 黄茜, 周阳, 郑涵, 闫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呼吸循环稳定性评价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瑞马唑仑组与丙泊酚组,各42例。丙泊酚组以丙泊酚+罗库溴铵+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以丙泊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瑞马唑仑组以瑞马唑仑+罗库溴铵+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以瑞马唑仑+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中维持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性,并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比较两组术后苏醒质量(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谵妄、躁动发生率),脑电图监测指标(α、β、θ、δ节律下脑电频率、波幅)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瑞马唑仑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丙泊酚组,谵妄、躁动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与T0时间点比较,两组T1、T2时间点脑电图监测指标中频率降低、波幅升高;与T1时间点比较,T2时间点频率升高、波幅降低(P<0.05),瑞马唑仑组T1、T2时间点频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T1时间点瑞马唑仑组波幅高于丙泊酚组,T2时间点瑞马唑仑组波幅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马唑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在稳定术中呼吸循环状态基础上,应用瑞马唑仑有助于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对脑电活动无明显影响,安全性更高。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柳长福, 陶玉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肺癌发病率高于其他癌症,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偏差,在实质脏器转移中,肺癌肝转移的生存率较低。通过分析相关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后续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我们运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筛选出肺癌伴有肝转移病例4 187例,通过分析样本中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生存函数Kaplan-Meier绘出生存曲线及相应中位生存时间,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分析,得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肺叶、化疗、原发部位手术、性别、放疗、年龄、婚姻状态、种族为预后影响因素,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为原发肺叶(P=0.009,95%CI:0.766~0.963)、原发部位手术(P<0.001,95%CI:2.220~4.228)、放疗(P<0.001,95%CI:1.226~1.489)、化疗(P<0.001,95%CI:2.542~2.922)、种族(P<0.001,95%CI:1.151~1.459)、性别(P<0.001,95%CI:1.063~1.211)、年龄(P=0.010,95%CI:0.807~0.97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整体预后较差,其1年生存率为16.48%,3年生存率为2.56%,5年生存率为0.74%,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原发肺叶、化疗、种族、放疗、性别、原发部位手术、年龄为影响肺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其中原发单侧肺叶、除黑色白色人种外的其他种族、女性、化疗、原发部位手术、放疗、60岁以下是预后有利因素。
  • 临床经验
    何春艳, 韩卫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血液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血清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及尿液中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检测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住院且主诉存在记忆力下降或(和)其他认知域损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神经心理量表及相应诊断标准分为轻度认知障碍组(MCI组)30例,AD组60例(其中轻度组21例、中度组19例、重度组20例),对照组(N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三组均进行血液Aβ1-42、P-tau-181及尿液AD7C-NTP等生物学指标测定。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各指标在AD诊断中单独和联合检测的效能。结果 MCI组的Aβ1-42水平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的P-tau-181和AD7C-NTP水平均高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Aβ1-42水平高于中度和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P-tau-181和AD7C-NTP水平低于中度和重度组(P<0.05)。Aβ1-42、P-tau-181和AD7C-NTP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MCI、轻度AD和鉴别MCI和AD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在AD早期诊断中,血液Aβ1-42、P-tau-181联合尿液AD7C蛋白测定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在早期鉴别诊断AD相关疾病及评估受损程度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临床经验
    张振, 池元龙, 林葆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CV-VG)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呼吸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9月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CV-VG组)及预康复联合PCV-VG组(Pre+PCV-VG组)的一般临床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有20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除BMI外,三组一般临床及病理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PCV-VG组住院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间点,PCV-VG和Pre+PCV-VG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均低于VCV组,肺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高于VCV组,在T2、T3、T4时间点,Pre+PCV-VG组Cdyn水平均高于PCV-V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PCV-VG组相较于VCV组及PCV-VG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PCV-VG通气模式及预康复,能改善患者术中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少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 临床经验
    唐克卉, 梁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治疗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于我院儿科的88例极早产儿R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LISA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血气指标、肺循环功能、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肺血管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低于对照组,右室每搏做功指数(RVSW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8-OHdG、AOPP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技术治疗RDS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循环功能,调节血清8-OHdG、AOPPs水平。
  • 临床经验
    王静静, 蔡铭, 赵俊杰, 余家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伴淤胆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AH伴淤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Px)、总抗氧化能力(TAC)]、血清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 1)、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ALT、γ-GT、AKP、AST、TBil、TNF-α、TGF-β、IL-6、IL-8、CRP、MDA、sVCAM 1、PLTP水平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B、SOD、GST-Px、TAC水平显著增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AH伴淤胆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降低炎症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肝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药物组合方案。
  • 临床经验
    胡文坛, 戎庭军, 罗宁, 徐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和血乳酸(LAC)预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最佳干预界值。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ECMO治疗的90例重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对照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PCT和LAC水平,分析PCT和LAC水平及二者联合对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90例患者死亡34例,生活不能自理18例,共52例预后结局不良的患者列入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57.78%,其余38例为对照组。预后不良组患者ECMO治疗时间、入住ICU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PCT、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PCT、LAC及二者联合预测经ECMO治疗的重度ARDS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850、0.964, PCT、LA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26μg/L、4.93mmol/L。结论 PCT、LAC及二者联合对重度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有较大参考价值,PCT≥5.26μg/L、LAC≥4.93mmol/L时多提示预后不良。
  • 临床经验
    汪盛嘉, 王进, 孙明兵, 胡陈睿, 白燕金, 阮小康, 吴林伟, 陈肈强, 赵鑫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我院经腹腔、骶尾联合入路的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3例经腹腔、骶尾直肠癌根治术(ASR)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上经腹腔镜进行腹腔操作离断血管、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及其系膜,再通过骶部切口直视下切除肿瘤远端的直肠(或肛管),最后经骶部切口直视下手工间断缝合完成乙状结肠-肛管吻合。结果 最终纳入13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0~250mL,中位数100mL;平均手术时间为(256.2±72.4)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7.6±9.2)天。1例患者因吻合口瘘,行回肠末端造口术;3例患者随访36个月,8例患者随访20个月,2例患者随访6个月;13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也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经腹腔、骶尾入路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否在长期治疗中效果更具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临床经验
    张亚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弹力图(TEG)与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SNHL)发病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200例SSNHL患者(SSNHL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血浆HCY水平、TEG指标及凝血指标,对比SSNHL组不同听力曲线分型及不同疗效患者血浆HCY水平、TEG指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SSNHL组患者血浆HCY水平、TEG指标及凝血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NHL组不同听力曲线分型及不同疗效患者血浆HCY水平、TEG指标及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TEG指标在SSNHL分型及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HCY水平、TEG指标入手,探讨如何改善SSNHL患者听力情况,很可能是SSNHL临床疗效提升的可行方案。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许建钢, 段建民, 刘江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总结2020年9月~2021年7月我院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诊断的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分析5例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病理、治疗及预后,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中3例有鸽子接触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2例患者伴有咳嗽,1例患者出现腹痛。入院时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沉炎症指数水平均升高,胸部CT特点为实变影伴磨玻璃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4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增多;4例患者的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结果:炎性渗出、纤维素渗出、泡沫细胞浸润,1例伴机化。治疗使用多西环素或莫西沙星及其联合治疗,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对于有禽类接触史、白细胞、降钙素原不高,淋巴细胞减低、低钠低氯血症、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伴磨玻璃影患者需警惕鹦鹉热衣原体肺炎,BALF送检联合mNGS可提高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率。
  • 病例报告
    丁维, 余腾江, 蒋青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大多数累及阑尾口附近的息肉可以通过内镜手术切除,但阑尾腔内息肉通常只能通过阑尾切除手术进行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经盲肠阑尾切除术已成为一种治疗阑尾腔内息肉的微创替代手术。但以往采用尼龙绳等进行盲肠缺损的闭合操作相对困难。本研究介绍我院近期开展的1例内镜下经盲肠阑尾切除术,治疗了1例慢性阑尾炎并阑尾腔内增生性息肉的患者,术中采取创新性的创面闭合方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创面闭合的难度,并结合文献探讨内镜下治疗阑尾腔内病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医学技术
  • 医学技术
    陈萍, 郑蕾, 郑德春, 林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和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临床表现及CT、MR特征,以及CT、MR影像学表现对HGSC及OCCC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23年6月经穿刺或术后病理证实的48例OCCC与62例HGS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影像学特征,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癌症指标、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FIGO分期。CT、MR影像表现包括肿瘤的最大径、偏侧性、形态、有无出血、有无分隔及壁结节、壁结节最大径、肿块强化程度、有无腹膜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有无腹水等。结果 两组在发生年龄、CA199是否升高以及FIGO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布、组成成分、形态、T1WI上有无高信号、有无壁结节、淋巴结转移及腹膜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CC和HGSC在临床特征及CT、MR表现中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医学技术
    刘阳, 焦志云, 周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分化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8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完成高分辨率MRI扫描,并基于此完成肿瘤的T和N分期评估。结果 使用高分辨率MR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 T分期评估与病理分期的吻合度较高,Kappa=0.748,正确率高达84.7%。在区分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准确性一般,Kappa=0.516。分析显示直肠癌分化程度及T分期与ADC值有关。结论 高分辨MRI联合ADC值有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评估患者预后。
  • 医学技术
    王广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HPV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微小核糖核酸-132(microRNA-132,miR-13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8例我院于2019年8月~2022年1月收治的HPV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感染HPV的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高危型HPV组(简称高危组,n=23)和低危型HPV组(简称低危组,n=75)。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未感染HPV的宫颈炎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miR-13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2、IL-6、IL-10、IL-17。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32相对表达水平为1.43±0.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9±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953,P<0.05)。高危组血清miR-132相对表达水平为1.10±0.18,显著低于低危组的1.53±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40,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10、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危组,IL-2水平显著低于低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miR-132水平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10、IL-17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IL-2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132诊断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HPV感染的AUC为0.868(95%CI:0.809~0.915),诊断截断值为1.65,特异性为81.2%,敏感度为69.7%。结论 血清miR-132在高危型HPV感染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呈现低表达,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早期血清标志物。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郭瑶尝, 郑重践, 舒文琳, 陈雪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统计分析我院门诊近五年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处方的用药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9~2023年每年根除Hp处方各1 000张,统计处方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抗菌药物组合等数据,发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我院含铋四联方案使用频率逐年增加,其中头孢呋辛、替硝唑、呋喃唑酮、米诺环素、胶体果胶铋胶囊、益生菌等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而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复方铝酸铋颗粒等相应减少。抗菌药物组合主要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头孢呋辛+克拉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等。结论 我院抗Hp处方整体较为合理,选用药品大部分符合指南推荐,含铋四联方案的比例逐年提高,处方金额较前明显降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药师应与医师积极沟通,制定精细化审方规则,加强前置审核,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及经济。
  • 中医中药
  • 中医中药
    李彩霞, 彭孟凡, 张娜, 张秀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统计调查和分析某院2021~2023年使用过的中成药说明书规范性现状及问题。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2023年使用过的中成药说明书,对说明书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的381份中成药说明书中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警示语、药理毒理等内容标注率较低,且存在名称、用法用量等基本信息不规范的情况,对毒性和妊娠禁忌饮片的标注较少。结论 中成药说明书缺项和标注不准确的现象仍较大范围存在,需加强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系统规范开展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研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成药说明书,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综述
  • 综述
    麦洪华, 张诗娴, 蒿艳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世界范围内,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常用原发肿瘤-淋巴情况-远处转移(TNM)分期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通常而言,TNM分期不仅是抗肿瘤方案选择的依据,也是评价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但是,针对同一分期选择同样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并不完全相同,这很大程度上与肿瘤异质性及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寻找关键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价NSCLC的预后,对于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预测预后是非常重要的。肺癌靶免时代的到来,丰富了NSCLC的治疗手段,也带来了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NSCLC中有价值的预后生物标志物进行归纳总结,从驱动基因、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突变负荷等,论述这些NSCLC标志物的作用和预后价值,为NSCLC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简便可及的参考依据。
  • 综述
    王鑫, 马锦程, 宋华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CAS)是一种起源于心脏血管内皮的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和体征常缺乏特异性,具有诊断难度大、治疗效果差、预期生存期短的特点。超声心动图常作为初步筛查方法,手术探查是获得病理学检查的有效手段,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结果。对于可手术的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晚期或无法完全切除的病例,可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CA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以期为本病的规范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综述
    贺朴, 张华, 王星愿, 韩冬, 温红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致命性的间质性肺疾病,其诊断和管理一直面临挑战。近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为IPF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监测和治疗反应评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前,针对IPF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清和呼吸道样本中的蛋白质标志物、血清基因表达标志物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等方面。这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本研究将阐述生物标志物在IPF中的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