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25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李晓光, 杨璐, 刘旭东, 贾鑫淼, 杨欣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现有的治疗方式对减缓疾病进展效果有效。目前已发现多个ALS致病基因,使得通过基因技术修饰已知基因变异成为可能。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变异是所有ALS动物模型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的主要靶点。目前,反义寡核苷酸、RNA干扰、使用针对错误折叠蛋白的抗体消减或利用DNA基因组编辑技术修正变异基因等针对SOD1基因变异进行了较多研究,其中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已上市,其他治疗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
  • 论著
  • 论著
    孙孝亚, 段懿哲, 米阳, 陈随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抗Hp有效组分;进一步研究有效组分对Hp感染人胃癌AGS细胞的影响。方法 药敏纸片法比较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及其化学成分对Hp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山橿乙酸乙酯部位抗Hp有效成分,组建有效组分;对有效组分及抗Hp最强的化合物,以标准菌株Hp P12、三株多重耐药Hp菌株为实验菌株,克拉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细胞实验检测二者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凋亡,Hp感染AGS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山橿乙酸乙酯部位中二苯乙烯类成分的抗Hp作用优于黄酮类成分,其中银松素的抗Hp作用最为显著;依据山橿乙酸乙酯部位中8个二苯乙烯类成分的含量组建山橿抗Hp有效组分;山橿抗Hp有效组分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12~16μg/mL,对Hp耐药菌株的MIC值为256~512μg/mL;银松素对Hp标准菌株的MIC值为16~32μg/mL,对Hp耐药菌株的MIC值为64~128μg/mL,均明显优于山橿乙酸乙酯部位。山橿抗Hp有效组分、银松素对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14.10μg/mL,59.75μg/mL,且二者均不影响AGS细胞凋亡,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Hp的定植。结论 山橿乙酸乙酯部位抗Hp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其中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其中以银松素的作用最强,其抗Hp机制与减少Hp的定植有关。
  • 论著
    张琛, 李存能, 亓超, 方聪, 丁海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生信分析和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淡豆豉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筛选AD原始数据集,利用GEO2R和Venny在线工具分析差异基因,绘制火山图、韦恩图。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完成交集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差异基因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成份数据库搜集淡豆豉化学成份,利用Discovery Studio对符合类药性筛选条件的成份与关键(Hub)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并分析最佳对接组合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式和作用能曲线。结果 GEO数据库筛选获得3个AD原始数据集,得到22个共有差异表达基因(DEGs),Metascape数据库显示,上述DEGs除了参与神经元细胞体、神经元投射终点等生物进程外,还与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通路等多条机制通路有关。String数据库分析获得度值靠前的SYT1和GFAP作为Hub基因靶点。通过数据库收集、ADMET筛选后,得到淡豆豉中apigenin等11个符合筛选条件的化合物。通过对二维平面图分析发现,apigenin与GFAP主要通过氢键、π-烷基结合于靶蛋白的活性作用口袋,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范德华力ΔEvdw发挥主要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发挥补充作用。结论 淡豆豉中的apigenin等11种成份通过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以及静电相互作用,与神经活性配体和受体通路、GABA能突触信号通路上的靶点产生作用,进而发挥治疗AD的功效。
  • 论著
    王书君, 陈公安, 张伟, 王贺玲, 王刚, 郑晓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儿童肿瘤静脉麻醉放射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2年5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静脉麻醉下放疗的82例儿童肿瘤患者,非插管静脉麻醉共1 256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麻醉组(P组)41例,静脉麻醉628次;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组(D+P组)41例,静脉麻醉628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在不同麻醉方式下放疗前(麻醉前)、放疗后(麻醉后)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计算丙泊酚给药次数、丙泊酚用量,计算患儿麻醉后入睡至放疗结束后清醒的时间间隔,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与D+P组患儿放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放疗前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放疗前后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组丙泊酚给药次数减少、用药剂量减少。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41%,D+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儿童肿瘤静脉麻醉放疗过程中,安全性均较好,其中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麻醉苏醒时间未见明显延长,丙泊酚给药次数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论著
    林庆军, 杜丽, 林燕晖, 林燕纯, 陈业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累及喉神经患者超声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客观声学指标等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累及喉神经的80例局部晚期DTC患者资料,另选取80例未累及喉神经的局部晚期DTC患者资料,对超声指标、客观声学指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并在术后随访24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超声指标显示累及喉神经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SV值和RI值显著高于未累及喉神经患者。客观声学指标显示累及喉神经组的F0在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中均较低,Jitter值和Shimmer值均较高,MPT显著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存活,累及喉神经的患者中9例复发,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术前声带麻痹、喉、气管及食管侵犯、术前淋巴结转移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5岁、肿瘤直径≥4cm、术前淋巴结转移、喉气管及食管侵犯、术前声带麻痹是累及喉神经的局部晚期DT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前超声指标及客观声学指标等可以为评估喉神经功能状态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吴晓晓, 张胜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OI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OI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员筛选、提取数据并应用Cochrane的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8篇文献,1 311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治愈率、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治法治疗OIC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减轻OIC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临床经验
    齐祥如, 高一淋, 李云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16例。术后采用Metaizeau标准确定复位等级,末次随访时根据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同时对比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结果 对患儿均至少随访6个月。术后按照Metaizeau复位等级评判优良率为94%;末次随访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法推挤结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选择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切口小等优势,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临床经验
    范璐, 刘小玲, 郭君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门静脉成像参数联合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163(sCD163)水平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4月~202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肝硬化患者,根据其是否出现EVB将其分为EVB组(30例)、非EVB组(2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CT门静脉成像参数[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门静脉主干(M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血清sCD16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影响因素及联合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EVB组相比,EVB组Child-Pugh分级C级、静脉曲张占比较高(P<0.05);非EVB者MPV、LGV、SPV、IHRPV、IHLPV及血清sCD163水平均低于EVB组患者(P<0.05);MPV、LGV、SPV、IHRPV、IHLPV及血清sCD163水平是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独立危险因素;MPV、LGV、SPV、IHRPV、IHLPV及血清sCD163水平联合预测EV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33%、85.71%。结论 CT门静脉成像参数、血清sCD163水平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早期预测肝硬化患者是否出现EVB提供参考。
  • 临床经验
    傅志海, 林梅媛, 陈益, 陈林辉, 曲轶涛, 陈再治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颈中间丛阻滞复合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术中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按照抽取信封法分为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组(E组)和颈中间丛阻滞复合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组(C组)。E组采用单纯的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气管导管插管全麻,C组采用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气管导管插管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中间丛阻滞(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20mL)。记录两组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完成的例数,统计两组全麻药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在麻醉恢复室清醒后,测量两组患者左、右侧深呼吸时膈肌活动度,记录患者清醒后血氧饱和度,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评估麻醉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完成例数及术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左、右侧深呼吸时膈肌活动度分别为(4.64±0.51)cm、(4.52±0.49)cm,C组患者左、右侧深呼吸时膈肌活动度分别为(3.53±0.28)cm、(3.65±0.25)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少于E组(P <0.05),麻醉镇痛满意率高于E组(P <0.05)。结论 与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相比,颈中间丛阻滞复合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气管导管插管全麻可以降低患者甲状腺手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提升麻醉镇痛满意率,且不影响喉返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血氧饱和度和深呼吸时膈肌活动度。
  • 临床经验
    邹煦, 张晗, 谷荣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利用互联网沟通与线下指导结合对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引入体育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探索临床多方向、更细化的非药物干预模式。方法 本研究募集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共65例,其中男18例,女47例,中位年龄(43.4±9.91)岁。通过医学检查、体适能评估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微信群管理与现场运动指导结合方式进行运动干预。结果 65例患者经运动干预后身体指标中的体质量、BMI均值明显下降(P<0.01);代谢性指标中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体适能指标中延展度和平衡时间均增加,其中延展度改善较为明显(P<0.01)。结论 对代谢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引入体育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互联网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减轻代谢相关慢性疾病症状,并能强化其运动能力,以利于代谢相关慢性疾病的长期控制。
  • 临床经验
    欧兵, 叶颖, 香杰明, 黄爱婵, 香瑞霞, 江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普通肠镜联合色素内镜对大肠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效果并评价检出率。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4年1月接受肠镜检查的192例大肠癌高危患者,根据检查方式分为普通肠镜组(n=96)、联合检查组(n=96),普通肠镜组行普通白光肠镜检查,联合检查组行普通白光肠镜及色素内镜检查。以细胞活检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检查效果。结果 联合检查组肠道组织和病灶轮廓清晰度评分明显优于普通肠镜组(P<0.05)。联合检查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肠镜组(P<0.05)。联合检查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肠镜组(P<0.05)。结论 普通肠镜联合色素内镜检查可有效提高大肠癌的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错诊。
  • 临床经验
    庄碧玉, 郑玮珊, 张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通过机器学习建立预测模型并筛选最优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3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 012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 回归、贝叶斯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5个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中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9.0%(144/759),LASSO算法筛选的4个非零系数变量分别为年龄、饮酒、肿瘤类型、吞咽困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随机森林的AUC分别为0.830 (95%CI:0.788~0.872)和0.870(95%CI:0.792~0.948),F1值分别为0.575和0.633,均高于其他4种预测模型。结论 吸入性肺炎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在机器学习建立的5种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 临床经验
    陈彬, 左军杰, 任耀鑫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对超溶栓时间窗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血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监测生命体征、吸氧、保护脑神经和控制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双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动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双侧MCA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替罗非班治疗超溶栓时间窗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安全可行。
  • 临床经验
    陈丽, 钱琪钰, 蒲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7家医院联合监测围产儿死亡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市7家助产机构联合监测的围产儿,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构成,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析围产儿死亡主要构成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联合监测的23 092例围产儿死亡共120例,其中死胎死产占75.0%,早期新生儿死亡(早新死)占25.0%。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初检孕周、孕次、年龄、孕周、出生体质量与死胎死产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初检孕周越大(OR=1.17,P<0.01)、孕次增加(OR=2.36,P<0.01)、高龄妊娠≥35岁(OR=14.50,P=0.04)发生死胎死产的风险增加。32~37周妊娠者(OR=0.12,P<0.01)与出生体质量≥2 500g者(OR=0.10,P<0.01)发生死胎死产的风险减小。结论 联合监测的围产儿死亡主要构成为死胎死产,随着初检孕周的增大及妊娠次数的增加,发生死胎死产的风险增大,小孕周及低出生体质量与死胎死产密切相关,高龄妊娠也增加了死胎死产的发生风险。
  • 临床经验
    王军亮, 李星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超重对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90例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将BMI≥30.0kg/m2的21例患者纳入超重组,BMI<30kg/m2的69例患者纳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李克特(Likert)量表法对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切口满意度进行评价,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脂联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超重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长于正常组(P<0.05),血管分布、色素沉着、柔韧性、厚度及总分均低于正常组,Likert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3天,两组的PTH、血钙、VE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超重组更低(P<0.05),脂联素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超重组低于正常组(P<0.05),超重组患者肩综合征、感染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超重对腋窝入路免充气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会增加患者的切口长度,影响其PTH、血钙、脂联素及VEGF水平,增加术后感染、肩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但术后瘢痕恢复情况较好,患者主观满意度较高。
  • 临床经验
    陆静雯, 陆红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测量产妇分娩前后超声图像上的子宫屈曲角,探讨剖宫产对子宫屈曲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于我院分娩的产妇,获取其超声医学资料以及分娩方式等临床一般资料。测量分娩前和分娩后子宫颈轴线和子宫体轴线之间的屈曲角。通过U检验,探讨剖宫产与子宫屈曲角变化的关系。结果 98例产妇中,阴道分娩65例(66.33%),剖宫产33例(33.67%)。分娩前子宫屈曲角:阴道分娩组为156.85°±53.74°,剖宫产组为152.39°±47.51°,两组间子宫屈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子宫屈曲角:阴道分娩组为155.62°±61.04°,剖宫产组为194.94°±46.97°,剖宫产组子宫屈曲角大于阴道分娩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前后子宫屈曲角的变化:阴道分娩组角度变化为-1.23°±59.46°,剖宫产组为42.55°±51.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分娩对子宫屈曲角无影响,而剖宫产术会导致子宫屈曲角变大。
  • 临床经验
    董超, 范铁牛, 许进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三叉神经痛(TN)患者血清致痛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电脑编号随机法分为显微手术组(n=51)及切断手术组(n=51)。切断手术组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显微手术组则实施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各项症状改善时间、血清致痛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显微手术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切断手术组(96.08% vs.82.35%)(P<0.05)。显微手术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切断手术组(均P<0.05)。术后30d显微手术组血清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水平均高于切断手术组,而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低于切断手术组(均P<0.05)。显微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断手术组(5.88% vs.19.61%)(P<0.05)。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TN患者的效果较好,且能明显改善血清致痛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陈沛泽, 张艳晖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例面部萎缩性硬化斑合并外阴糜烂性白斑的患者,既往被作为皮炎湿疹予以治疗,症状难以缓解,通过综合临床症状、皮肤镜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表现,明确诊断为硬斑病合并外阴扁平苔藓,治疗上给予梅花针、艾灸、围刺、他克莫司乳膏等中西医治疗方法,最终患者症状缓解。
  • 病例报告
    赵婕, 孟宇, 赵敏宏, 彭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报道了1例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以脑脓肿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血行感染病例。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血行感染,而脑脓肿为罕见并发症,其诊断困难。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与PET/CT),我们实现了对该病例的精确诊断。鉴于患者存在肝硬化后凝血功能障碍,外科手术治疗受限,因此治疗策略聚焦于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优先选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经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脑脓肿病灶明显缩小并最终消退。本案例强调了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多学科协作在改善肝硬化合并脑脓肿患者预后中的关键作用。
  • 病例报告
    宗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Werner综合征主要以生长发育迟缓、典型皮肤病变为首发临床表现,以胰腺炎、糖尿病为首发症状者极为罕见。本病例因“反复上腹痛3年,加重 13天”入院,患者为20岁女性,体型瘦小,多次发生脂源性胰腺炎,且合并血糖异常,经完善腹部MRI+MRCP、基因检测、家系二代测序检测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Werner 综合征。予抑制胰酶分泌、抑酸护胃、护肝、抗感染、降甘油三酯、调脂稳斑、降糖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Wern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 WRN 基因突变失活而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多样,易误诊,故需要充分认识了解该病特点,争取尽早识别、诊断,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为今后的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病例及有益参考。
  • 病例报告
    田芸, 李俊魁, 曾健, 庄国丽, 王滨, 李耀辉, 梅兴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报道1例罕见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因外阴部出现无痛性肿块而就诊。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为外阴AMF。文中详细描述了肿物的形态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与预后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对该罕见疾病的深入认识和诊疗提供参考。
  • 护理
  • 护理
    白立娜, 周健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总结45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新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护理要点为用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药物治疗过程前的准备、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以及对药物输注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早发现和正确处理。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李灵琦, 黄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我院度伐利尤单抗超适应证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度伐利尤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使用度伐利尤单抗的住院处方,依照度伐利尤单抗药品说明书对收集的处方是否超说明书进行判断。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库,对被判定为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循证医学证据的收集。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度伐利尤单抗处方1 108张,经比对最新药品说明书,超适应证用药处方89张,占比8.03%。涉及16个瘤种,其中最常出现的适应证为头颈部恶性肿瘤(32.58%)、食管恶性肿瘤(16.58%)、胃恶性肿瘤(10.11%)及宫颈癌(10.11%)。89例超说明书用药中,有较强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共22例,占比24.72%;有较弱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共46例,占比51.69%。建议临床应用度伐利尤单抗时,应综合评估,充分考虑疾病相关指南和临床证据,确保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结论 度伐利尤单抗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治疗时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获益有限。度伐利尤单抗存在无证据支持的超说明书用药,应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 综述
  • 综述
    薛雨欣, 崔媛媛, 王晓龙, 陈雪萍, 胡曼青, 史文花, 翟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存在于人体脐带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是可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一种或多种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细胞类型。近年来,hUCMSCs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多种人类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研究对h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