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5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张艳燕, 马笑凡, 王梦琳, 李星锐, 崔伟锋, 潘玉颖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筛选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病证结合及误差反向传播(Back error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AIDS发病预测模型。方法 对2010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河南省391例无症状HIV感染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AIDS相关行为情况、实验室指标、中医证素、终点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纳入AIDS发病预测模型的变量,将纳入病例以7:3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测试集,用BP神经网络建立AIDS发病预测模型,运用测试集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最终利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对模型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选取391例病例,出现终点事件103例,经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共线性诊断后,最终纳入模型变量有气虚、湿热、婚姻状况、CD4+ T淋巴细胞计数、年龄、病程、感染途径,同时,通过混淆矩阵和ROC曲线进行模型评估,训练集与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76.3%、71.7%,ROC曲线评估准确率为76.1%。结论 基于病证结合及BP神经网络构建的AIDS发病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较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对AIDS的发病进行准确预测,为AIDS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 论著
    黄海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所介导的胰岛素代谢紊乱在初诊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KPD)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初诊KPD患者80例作为KPD组,初诊单纯T2DM患者80例作为T2DM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初诊KPD患者临床特征。检测两组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酮(MDA)水平,分析氧化应激与初诊KPD患者胰岛素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明确氧化应激是否通过介导胰岛素代谢紊乱参与KPD的发生。结果 与T2DM组比较,KPD组男性、多饮、多尿、体质量下降比例升高,FBG、2hPG、HbA1c水平升高,年龄、BMI、FCP、FINS、HOMA-IR、ISI、HOMA-β水平降低,病程缩短(P<0.05)。KPD组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高于T2DM组,GSH-Px、T-SOD水平低于T2DM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初诊KPD患者氧化应激指标GSH-Px、T-SOD与FINS、HOMA-IR、ISI、HOMA-β呈正相关(P<0.05),MDA与FINS、HOMA-IR、ISI、HOMA-β呈负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FBG、HbA1c、HOMA-IR、ISI、HOMA-β及氧化应激指标GSH-Px、T-SOD、MDA是初诊KP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分析氧化应激状态及胰岛素代谢在初诊KPD中的作用发现,初诊KPD患者酮症纠正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GSH-Px、T-SOD和胰岛素代谢指标FINS、HOMA-IR、ISI、HOMA-β水平高于纠正治疗前,MDA水平低于纠正治疗前(P<0.05)。ROC曲线显示,GSH-Px、T-SOD、MDA联合预测初诊KPD效能最优,AUC为0.904,灵敏度为90.50%、特异度为86.56%。结论 初诊KPD患者中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更小、血糖更高、胰岛功能更差、氧化应激程度更强烈,氧化应激所介导的胰岛素代谢紊乱与初诊KPD发生有关。
  • 论著
    曹世国, 刘勇, 董士海, 杨成祥, 宋进良, 张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对结肠腺癌(COAD)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TIMER、GEPIA、UALCAN、HPA数据库分析MAN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量,以及MANF的表达量与结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借助COAD细胞(Caco-2)构建MANF敲低和过表达细胞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以及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情况。通过UALCAN和Kaplan-Meier数据库分析MANF表达量与COAD临床分期的关系。最后通过GeneMania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筛选MANF相关基因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相关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高表达MANF组的COAD生存率高于低表达MANF组;MANF在COAD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COAD分期越晚,MANF含量越低;体外细胞实验发现敲低MANF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加,而过表达MANF后E/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增加,PCNA表达降低。流式细胞术提示过表达MANF增加Caco-2细胞的凋亡率,CCK-8法检测提示过表达MANF抑制Caco-2细胞的增殖。MANF高表达的COAD患者生存率相对较高。结论 MANF抑制Caco-2细胞的增殖,促进Caco-2细胞的凋亡,在正常组织和结肠腺癌组织中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不同分期的COAD组织中表达量也有明显差别。
  • 综述
  • 综述
    张姝琪, 吴秋东, 张艺美, 李思婷, 曹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侵袭转移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免疫抑制性受体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成员2(LILRB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LILRB2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等方式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本文拟对此作一综述。
  • 综述
    李杰, 李雪梅, 朱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并成为15~29岁青壮年的主要死因之一。其病因尚不明确,除了社会生活、心理和身体因素,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蛋白质错误折叠和异常运输、破坏线粒体功能以及改变神经递质浓度等机制,与MDD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钙、镁、铁、铅、镉等)与MDD的研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和研究MDD提供可靠依据。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微量元素引发MDD的相关机制,以制定实质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综述
    冯晓崧, 刘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去骨瓣减压术常用于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然而术后所留下的颅骨缺损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颅骨修补便显得尤为重要。颅骨修补术(Cranioplasty,CP)不仅可以恢复颅腔的完整性,还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脑脊液循环和提升脑电生理功能,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然而,目前对于颅骨修补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最佳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本文将重点综述颅骨修补的必要性、修补材料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李阳阳, 方建, 王晓雪, 刘欣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miR-93-3p、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对脑出血(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32例ICH患者为ICH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3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miR-93-3p、TLR4水平,并通过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93-3p与TLR4的相关性。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将ICH患者分为障碍组(40例)和无障碍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93-3p、TLR4、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93-3p、TLR4水平预测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 ICH组血清miR-93-3p水平低于健康组,TLR4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miR-93-3p与TLR4呈负相关(r=-0.350,P<0.001)。障碍组患者血清miR-93-3p水平低于无障碍组,TLR4、IL-6、CRP水平高于无障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93-3p水平降低,TLR4、IL-6、CRP水平升高是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93-3p、TLR4水平预测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AUC值分别为0.882、0.884,而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54,两者分别与联合预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93-3p、TLR4水平可能与ICH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ICH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临床经验
    李珊珊, 赵旭, 刘纪朋, 陈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寻常痤疮皮损炎症程度与外周血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治疗的寻常痤疮皮损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26例、中度25例、重度10例,选取61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L-8、TNF-α水平和皮损数量,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寻常痤疮患者的血清水平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随着患者病情程度加重,血清中IL-8、TNF-α水平及炎性皮损数量升高(P<0.05),且治疗前的IL-8、TNF-α水平及炎性皮损数量高于治疗后;IL-8、TNF-α水平和炎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8、TNF-α水平与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临床经验
    陈雨, 孙宏跃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糖基化纤连蛋白(GlyFn)水平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12月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疑似PE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37例经临床明确诊断为PE的患者作为PE组,164例非PE患者作为非PE组。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PLGF、sFlt-1、GlyFn水平。对比两组血清PLGF、sFlt-1、GlyFn水平,分析单项及联合检测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PE组PLGF水平低于非PE组,sFlt-1、GlyFn水平均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LGF、sFlt-1、GlyFn水平联合检测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972,灵敏度为0.919,特异度为0.896,其次为PLGF、GlyFn、sFlt-1。结论 血清PLGF、sFlt-1、GlyFn水平联合检测对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通过观察各指标水平变化,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临床经验
    李晶, 沈骏, 姜宇, 侍永伟, 卞来芳, 周仁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我院设计的运动康复训练对合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观察我院运动康复训练是否适宜推广应用。方法 纳入2023年3月~202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PD合并认知障碍患者46例,根据《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3版)》中相关标准设计可行的、适合PD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并组织患者进行集中训练。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对入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比较前后差异。结果 经过规律、连续的运动康复训练后,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HAMA评分、HAMD评分降低(P<0.05)。结论 我院设计的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PD患者的认知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适合推广应用。
  • 临床经验
    余萍, 胡卫忠, 刘建, 何坚, 罗政, 华德兴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卵巢畸胎瘤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临床特点,探讨血清、脑脊液(CSF)免疫球蛋白及CSF寡克隆区带(OCB)对卵巢畸胎瘤相关性脑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9月~2024年1月诊断为卵巢畸胎瘤相关的AE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妇科收治的卵巢畸胎瘤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CSF中IgG和血清IgG、IgA、IgM水平,并观察CSF的OCB阳性情况。结果 研究组7例,平均年龄(21.29±3.99)岁,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23.18±3.65)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以发热、精神异常、癫痫起病。研究组7例均为抗NMDAR抗体脑炎,有2例同时有抗AMPAR2抗体阳性。研究组IgG指数及CSF-IgG、血清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IgA、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SF的OCB阳性5例,对照组0例。研究组7例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6例为成熟性畸胎瘤,1例为未成熟性畸胎瘤,术后联合免疫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卵巢畸胎瘤相关AE患者的鞘内蛋白合成增加,CSF的OCB、血清及CSF-IgG水平对畸胎瘤相关AE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及时手术联合免疫治疗预后良好。
  • 临床经验
    李巍, 林明琼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奥氮平片集采中标仿制药(奥夫平)和原研药(再普乐)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价格进行比较,为推动中标仿制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HIS系统与曜熠4.0合理用药软件系统选取某三级医院临床心理门诊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使用奥氮平片的抑郁症患者数据,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奥氮平片日用药剂量和药品费用等,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原研药组和仿制药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在临床使用中的日用药剂量、临床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异常总患者占比,日用药剂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异常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研药(再普乐)相比,奥氮平片仿制药(奥夫平)在价格上具有较大优势,且二者在集采后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中标仿制药(奥夫平)下降幅度更大。结论 奥氮平片仿制药(奥夫平)与原研药(再普乐)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且仿制药具有较大的经济学优势。
  • 临床经验
    程建新, 魏晓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开展4K腹腔镜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治疗作用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时间前后分组,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4K腹腔镜下TaTME治疗。分析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用时更长、切缘至肿瘤下缘距离更短(P<0.05)。术后4周、24周,观察组肛门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经过15~4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死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行4K腹腔镜下TaTME,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提升肛门功能恢复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手术操作较为细致,使得手术时间较长,易引发术中出血,所以在实施治疗时,需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慎重考虑开展。
  • 临床经验
    王红雁, 虎鹏娟, 曹蕾, 王珊, 王亚丹, 王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儿童热性惊厥(FS)伴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伴甲型流感在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检验方面的差异。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31日在我院儿科就诊的FS伴COVID-19的患儿155例(COVID-19组)及伴甲型流感的患儿92例(甲型流感组)。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惊厥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等临床资料以及检查、检验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甲型流感组相比,COVID-19组男性患儿多(P=0.043),非典型年龄(<6个月或>5岁)的发病率更高,尤其是>5岁的发病率更高(P=0.010),24h内惊厥多次发作率更高(P<0.001),复杂性热性惊厥(CFS)发生率高(P=0.015),发热至惊厥发作的间隔时间更短(P<0.001),热程更短(P<0.001)。与甲型流感组相比,COVID-19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更高(P<0.001),而淋巴细胞比例更低(P=0.001)。结论 合并COVID-19的FS患儿多为男性,在非典型年龄段发病的比例更高,24h内可能发生多次惊厥,更多表现为CFS;发热后较短时间内即可出现惊厥发作,应在短时间内快速预防;血常规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应注意早期识别。
  • 临床经验
    殷静, 吕益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检测101例T2DM患者的糖尿病自身抗体,根据结果分为IAA阳性组(61例)和IAA阴性组(40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IAA阴性组比较,IAA阳性组病程和胰岛素使用时间更长,胰岛素使用剂量更高,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既往使用胰岛素类型及BMI、调整降糖方案后胰岛素剂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 C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出院当日空腹血糖及出院当日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是IAA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病程延长,胰岛素使用量较高,当胰岛素水平较高时,要警惕T2DM患者出现IAA阳性。如果患者出现IAA阳性,需及时调整降糖方案,避免出现血糖波动,尤其要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 临床经验
    徐辰, 强晓军, 张大鹏, 徐鹏, 王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double-door laminoplasty,PDL)治疗屈曲位K线阴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C-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骨科接受PDL治疗的68例C-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2年以上。根据屈曲位K线情况分为实验组(n=29):患者为中立位K线阳性,屈曲位K线阴性;对照组(n=39):患者为中立位K线阳性,屈曲位K线阳性;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术后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OM)、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JOA评分及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对比,实验组椎管侵占率[(56.40±10.12)%]明显高于对照组[(29.38±9.35)%](P<0.05),而且实验组术前JOA评分[(8.91±2.49)分]明显小于对照组[(11.10±1.23)分](P<0.05);影像学指标对比: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C2~7 Cobb角、C2~7活动度较术前均出现下降,但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2~7 Cobb角、C2~7活动度丢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对比:对照组JOA评分由术前[(11.10±1.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91±3.19)分](P<0.01),平均改善率[(60.21±38.80)%];实验组JOA评分由术前[(8.91±2.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1.91±3.49)分](P=0.036),平均改善率[(31.81±39.25)%];两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平均N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的平均VAS评分虽然出现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PDL对于颈椎屈曲位K线阴性的C-OPLL患者,可以改善其神经功能,但其JOA改善率明显低于K线阳性患者。
  • 临床经验
    蔡瑞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95.46±15.22)min ,对照组为(181.55±18.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55±18.25)mL,对照组为(155.65±19.4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36.55±13.36)min,对照组为(35.65±12.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5.13%),对照组3例(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12.82%),对照组4例(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56%),对照组6例(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二次手术0例,对照组4例(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根治术中采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可降低吻合口瘘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但不能作为常规性操作使用。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杨金江, 刘仁贵, 何晓明, 王少博, 王志义, 周琳, 任江平, 张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颅外真性颈动脉瘤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其破裂更为罕见。本病例中,患者左侧颈动脉瘤破裂,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且合并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在等待急诊手术过程中患者动脉瘤破入口咽部,引发大量咯血,立即行颈动脉瘤切除、颈动脉成形术,术后患者未出现脑卒中及颅神经损伤。对于破裂的颈动脉瘤,应当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治疗方式可选择腔内或开放治疗,具体手术方案应当根据各医疗中心的具体情况和患者个体状况综合决定。
  • 病例报告
    郭思琪, 周妮, 王源媛, 黄丽君, 麦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肌营养不良是由于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隐性遗传肌肉退行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3500。除运动发育方面的异常表现外,肌营养不良通常伴随着血清酶以及转氨酶等酶的异常升高,且伴随疾病全程。本文通过1例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病例,再次因转氨酶升高就诊,行肝脏活检后提示部分门静脉分支异常,提示该患者转氨酶升高除肌肉组织疾病引起之外,是否合并肝脏实质性病变,从而引起特殊病理表现。
  • 病例报告
    周静, 王海燕, 罗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畸胎瘤蒂扭转合并感染非常罕见,经文献检索仅发现少数相关病例。目前,针对儿童畸胎瘤蒂扭转合并感染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本例患儿,女,11岁,主诉下腹部间断疼痛1月余,加重1天。外院腹部CT提示盆腔占位性病变,考虑畸胎瘤。我院彩超示盆腔偏右侧探及约69mm×47mm的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清,考虑畸胎瘤。患儿体温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稍高,术中见:右卵巢形成一大小约7.5cm×5.0cm×5.5cm的囊肿,输卵管系膜囊肿带动卵巢固有韧带扭转720°,右侧输卵管略充血,色黑,右卵巢囊肿张力较大,表面呈黑色。术中诊断为右侧卵巢畸胎瘤伴蒂扭转合并感染。在患儿家属要求及知情同意下保留了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术后1个月随访,患儿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本例患儿畸胎瘤蒂扭转合并感染通过腹腔镜手术保留卵巢及输卵管的治疗尝试取得了成功。
  • 医学技术
  • 医学技术
    王浩然, 张海峰, 慎源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参数、肺癌多基因突变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初诊肺癌患者,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成像系统检测后,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双源CT双能量参数(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肺癌多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T)]突变水平,分析各指标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典型病例的临床情况。结果 腺癌患者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基因EGFR、HER2、KRAS、MET阳性占比均高于非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有肿瘤家族史、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有基因突变、EGFR阳性、HER2阳性、KRAS阳性、MET阳性患者占比及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肿瘤家族史、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有基因突变及EGFR、HER2、KRAS、MET阳性突变均为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双能量参数(增强扫描CT达峰时净增值水平)、肺癌多基因(EGFR、HER2、KRAS、MET)突变水平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来评估患者病理特征和预测预后。
  • 药物与临床
  • 药物与临床
    李灵琦, 黄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尼拉帕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尼拉帕利致ADR个案报道,并对ADR的类型、发生时间、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有效文献8篇,涉及研究对象共计13例。13例患者年龄43~82岁。其中3例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其他患者不详。12例患者用药剂量在常规范围内,1例患者的相关信息缺失。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已知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在用药后1个月内出现ADR。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血液系统疾病(10例为血小板减少,1例为全血细胞减少),另有1例出现皮肤Sweet综合征,1例出现间质性肺病。结论 尼拉帕利引起的ADR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潜在致命性ADR的发生。
  •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
    孙艳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科室管理过程中构建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42名在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8月~2021年7月实行传统科室管理阶段设定为对照阶段,将2021年8月~2022年7月实行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管理阶段设定为实验阶段。比较不同管理模式在142名基层护士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管理下,护士的总体幸福感(GWB)、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沉默测评问卷、工作投入量表评分及工作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在科室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