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伍学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血小板数量在肿瘤患者中常呈现动态变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阐述肿瘤患者血小板增多、减少现象出现的原因,肿瘤治疗对血小板的影响及血小板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相应机制,以期在未来研究领域中能够推动肿瘤特异性抗血小板药物和技术的开发。
  • 论著
  • 论著
    王地, 赵育洁, 胥良, 杨少华, 宁宏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前降支开口病变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39例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我院收治的39例接受单支架植入术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前和术后1年病变部位狭窄程度、最小管腔直径、生活质量水平,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剂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病变部位狭窄程度、最小管腔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SF-36中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心绞痛、前降支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比剂使用剂量,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 论著
    孙亚萍, 戴天然, 甘丰, 赵忠, 杨霄霄, 赵丽君, 于洋, 韩洪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进一步开展新型国产体外膜肺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上市后临床研究,评价该国产ECMO设备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入选具有ECMO支持适应证的急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患者共2例,应用新型国产ECMO设备的配套进口的国际主流产品MAQUET Rotaflow套包建立ECMO系统进行体外生命支持。通过实时监测转速、流量、泵前压力、膜肺前压力、膜肺后压力等器械运行参数,并动态监测受试者血流动力学、血气、血常规及凝血等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管路和氧合器使用情况、不良事件(包含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同时记录研究期间观察到的器械缺陷,进一步评价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终点为ECMO脱机后24h仍然存活或者ECMO辅助支持满7天。结果 2例患者临床研究均达到研究终点。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1应用国产ECMO设备行VA-ECMO辅助支持满7天;研究对象2应用国产ECMO设备行VA-ECMO辅助支持43.7h后顺利脱机,脱机后31天病情稳定转出ICU。研究期间病例平均动脉压和氧合达标,血色素及血小板呈下降趋势,纤维蛋白原有一定波动。ECMO泵转速和流量匹配,泵前压、膜前压、膜后压、泵压差和膜压差维持在安全范围内。未出现设备相关的严重出血、溶血、血栓等不良情况及器械缺陷。结论 新型国产ECMO设备(辉昇-I型ECMO)配套进口MAQUET Rotaflow套包建立的ECMO系统可有效提供体外生命支持,保证患者脏器灌注,器械运行稳定、安全,达到目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 论著
    叶学坤, 何磊, 李瑞, 林志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白蛋白比值(Uric acid/albumin ratio,UAR)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无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06例的资料,分为存活组(n=188)和死亡组(n=1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及多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术前尿酸、白蛋白、术前与术后UAR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UAR(OR=1.82,95%CI:1.16~2.87,P=0.010)、术后UAR(OR=1.25,95%CI:1.05~1.49,P=0.013)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UAR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AUC为0.831(95%CI:0.714~0.948);敏感度为72.20%,特异度为90.40%。术后UAR预测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AUC为0.759(95%CI:0.602~0.915);敏感度为66.70%,特异度为97.30%。高UAR组预测术后3年死亡的AUC为0.838(95%CI:0.726~0.951),敏感度为92.90%,特异度为67.30%。低UAR组预测术后3年死亡的AUC为0.571(95%CI:0.319~0.824),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57.90%。结论 术前UAR是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高UAR患者预后较差,高UAR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3年死亡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综述
  • 综述
    王衍江, 林虹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下肢畸形在儿童群体中常见,严重者必须通过手术进行矫正。8字钢板半骨骺阻滞术是目前国际常用的比较先进的矫正技术。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介绍了8字钢板半骨骺阻滞术的发展历史,阐述了该技术的原理、优势及适应证,并通过相关文献论述了该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从8字钢板矫正效果、并发症以及矫正后反弹情况说明了该技术仍然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8字钢板半骨骺阻滞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方法,临床应不断地探索改进术式,以取得更好的矫正效果。
  • 综述
    宋梦杰, 姜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肺纤维化是一种间质性肺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导致肺纤维化的因素有200多种,其中病毒感染相关肺纤维化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爆发后,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发生成为影响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疱疹病毒、流感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同时总结病毒感染相关肺纤维化的治疗方案,为临床防治和干预提供一定参考。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覃柳燕, 谢珺, 庞霞, 陈兴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分析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同检测时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的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广西血液中心2023年8月29日~9月5日、2024年1月15日~2月2日、2024年5月20日~5月22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 355份进行SARS-CoV-2中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3 355份血液标本经生理盐水稀释50倍后检出中和抗体阳性3 196份(95.26%);2023年8月31日~9月7日检测716份检出中和抗体阳性692份(96.65%)、2024年1月17日~2月4日检测2 159份检出阳性2 041份(94.53%)、2024年5月22日~5月24日检测480份检出阳性463份(96.46%);不同检测时间、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体质量中和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血型中和抗体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柳州市无偿献血者中和抗体水平较高且能在体内存在较长时间,女性、文化程度越高、体质量越低的献血者中和抗体水平越高。
  • 临床经验
    秦存宇, 贾欣欣, 葛书萍, 孟晴, 李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患者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ET)中最大代谢当量(maxMETs)、心脏变时功能(CR)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心血管反射试验(CRT)结果将入选的T2DM患者分成CAN-组(T2DM,共37例)、CAN+组(T2DM合并CAN,共4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症状限制性EET,观察其maxMETs及CR,包括运动中最高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心率储备率(HR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axMETs与rHR、HRR相关性。结果 CAN+组maxMETs、rHR、HRR(6.19±1.31、0.74±0.06、0.68±0.11)均低于CAN-组(7.42±1.97、0.80±0.05、0.7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xMETs与rHR、HRR呈正相关(r=0.474、0.487,均P<0.05)。结论 合并CAN的T2DM患者EET中maxMETs、CR水平较未合并CAN者差,且maxMETs与CR相关,CR可共同作为T2DM患者康复评定的指标。
  • 临床经验
    林正军, 林明惠, 刘薇文, 纪小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螺旋CT平扫加重建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高年资医师初步诊断为肛周脓肿的患者行盆腔螺旋CT平扫加重建检查,我科高年资医师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比对进一步验证CT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螺旋CT准确区分出60例肛周的具体解剖位置,其中肛周皮下脓肿25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6例,括约肌间脓肿2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直肠黏膜下脓肿2例,术后病理均提示送检组织脓腔壁符合肛周非特异性炎性改变。结论 螺旋CT平扫加重建能较确切地指引肛周脓肿脓腔的位置、分布及走行,对指导手术时彻底清除感染灶有重要意义,也能避免盲目凭经验过度切除正常组织,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临床经验
    谭华威, 翁友林, 谢福东, 丁应娟, 宋进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锥状韧带增强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0月我中心收治的56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锥状韧带增强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组(A组)和锁骨钩钢板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患侧喙锁间距(CCD)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12~2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4.56个月。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2个月患侧CCD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相比,锥状韧带增强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是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患者可早期恢复肩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更少。
  • 临床经验
    陈军周, 刘博, 张涛, 刘军桂, 段伟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2019年2月~2024年2月我们应用全腹腔镜处理的医源性胆道损伤11例,对损伤原因、损伤类型、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成功手术,避免了开腹创伤。肝总管前壁烧灼伤1例、右后支肝管侧壁烧灼伤1例,均行间断缝合术;胆总管探查1期缝合后裂开1例,行T管引流术;胆囊管根部裂伤1例,行间断缝合术;肝总管或胆总管横断5例(4例胆管壁无明显缺损,行胆道端端吻合重建术,1例下段胆管切除缺损较大,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左右肝管均切断且伴有胆管缺损2例,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结论 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肝胆外科医生而言,全腹腔镜下处理医源性胆道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 临床经验
    王静, 史恪勤, 逯雪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介素-41(IL-41)、趋化素(Chemerin)、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水平,并探究其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本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12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42例作为对照2组,同期行择期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42例作为对照1组,比较3组血清IL-41、Chemerin、TIMP3水平。研究组患儿予以IVIG治疗,依据治疗2周内是否发生抵抗分为抵抗亚组和敏感亚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血清IL-41、Chemerin、TIMP3水平。分析IVIG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IL-41、Chemerin、TIMP3水平与IVIG抵抗的相关性。评价血清IL-41、Chemerin、TIMP3水平对IVIG抵抗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IL-41、Chemerin水平高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且对照2组高于对照1组(P<0.05);研究组血清TIMP3水平低于对照2组和对照1组,且对照2组低于对照1组(P<0.05);抵抗亚组治疗3d后血清IL-41、Chemerin水平高于敏感亚组,TIMP3水平低于敏感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颈淋巴结肿大及血清IL-41、Chemerin水平为IVIG抵抗的危险因素,TIMP3水平为IVIG抵抗的保护因素(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41、Chemerin水平与IVIG抵抗呈显著正相关,TIMP3水平与IVIG抵抗呈显著负相关(P<0.001);血清IL-41、Chemerin、TIMP3单项及联合预测IVIG抵抗的AUC值分别为0.771、0.751、0.761、0.923,联合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清IL-41、Chemerin水平升高,而TIMP3水平降低,且IL-41、Chemerin与IVIG抵抗呈正相关,TIMP3与IVIG抵抗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IVIG抵抗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更佳。
  • 临床经验
    雷香菊, 陈川, 孙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sTim-3)、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激酶1(DCLK1)、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病理特征、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及其对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Tim-3、DCLK1、CXCL14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sTim-3、DCLK1、CXCL14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组均予以含铂类化疗药物治疗,依据化疗4个周期后疗效分为敏感亚组、抵抗亚组,比较其化疗前后血清sTim-3、DCLK1、CXCL14水平。分析血清sTim-3、DCLK1、CXCL14对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不同表达者化疗抵抗发生危险度。结果 研究组血清sTim-3、DCLK1水平高于对照组,CXCL1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Tim-3、DCLK1与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CXCL14与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抵抗亚组化疗1个周期后、化疗2个周期后血清sTim-3、DCLK1水平高于敏感亚组,CXCL14水平低于敏感亚组(P<0.05);化疗1个周期后血清sTim-3、DCLK1、CXCL14联合预测化疗敏感性的AUC值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血清sTim-3、DCLK1高表达者化疗抵抗发生危险度为低表达者的1.632倍、1.714倍,CXCL14低表达者化疗抵抗发生危险度为高表达者的1.581倍(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sTim-3、DCLK1水平升高,CXCL14水平降低,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化疗敏感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临床经验
    李悦, 何同瑞, 郭新杰, 袁晨, 张志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C反应蛋白(CRP)状态及升高次数与老年抑郁症躯体症状残留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首诊老年抑郁症患者,均接受规范抗抑郁药治疗,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每隔4周检测1次CRP水平,共检测3次。同时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 (SSS)动态评估患者是否有躯体症状残留。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体质量指数、吸烟状态、抑郁症严重程度以及CRP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期治疗结束后评估,70例患者的SSS评分为26~52分,平均(41.12±7.31)分,其中筛查阴性18例(25.71%),SSS评分为(27.64±0.46)分;筛查阳性52例(74.29%),SSS评分为(46.63±5.11)分。根据SSS评分将患者分为有残留组(n=52)与无残留组(n=18)。有残留组CRP达1~3mg/L升高次数为1次、2次、3次的比例分别为3.85%、13.46%、23.08%,无残留组分别为27.78%、33.33%、2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残留组CRP>3mg/L升高次数为1次、2次、3次的比例分别为21.15%、28.85%、9.62%,无残留组分别为16.6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严重程度(OR=7.627、95%CI:4.392~23.525)、平均CRP值(OR=3.916、95%CI:2.436~8.201)、最高CRP值(OR=2.031、95%CI:1.472~4.382)、CRP>3mg/L升高次数(OR=2.588、95%CI:1.052~5.116)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立风险预测模型:Logit P=Ln(P/1-P)=-2.952+3.824×抑郁症严重程度+2.360×平均CRP值+1.473×最高CRP值+1.605×(CRP值>3mg/L升高次数)。模型似然比检验:χ2=11.725,P<0.001。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表明模型预测价值较高,此时截断值为0.638,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858,敏感度为77.01%,特异度为70.52%。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躯体症状残留与高CRP状态关系密切,CRP多次超过3mg/L会显著增加躯体症状残留风险。
  • 临床经验
    汪丽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分型联合血清miR-4687-5p、miR-501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iR-4687-5p、miR-501水平及HPV-DNA分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V-DNA分型联合血清miR-4687-5p、miR-501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miR-4687-5p水平较低,miR-501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PV-DNA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DNA分型与血清miR-4687-5p、miR-501水平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5,约登指数为0.758,敏感度为89.13%,特异度为86.67%,联合诊断的AUC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HPV-DNA分型、血清miR-4687-5p、miR-501水平对宫颈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重要指标。
  • 医学技术
  • 医学技术
    叶新鲜, 张财, 梁立雄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voiding urosonography,CeVUS)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 对2020年3月~2023年4月在我院因泌尿系统感染接受VUR初步筛查的132例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涉及263个肾盂-输尿管单位,其中1例为左肾缺如。132例患儿均接受了CeVUS检查,并分析其阳性诊断率及VUR分级情况。同时,收集22例患儿(共44个肾盂-输尿管单位)的排泄性X线膀胱尿路造影(VCUG)数据,以VCUG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eVUS在VUR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结果 在132例患儿中,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CeVUS检测到63例反流,阳性率为47.73%。在263个肾盂-输尿管单位中,发现反流85个,分级情况为I级5个、Ⅱ级31个、Ⅲ级26个、Ⅳ级9个及V级14个,阳性率为32.32%。在22例接受VCUG检测的患儿中,VCUG结果显示反流阳性24个,而CeVUS则检测到反流阳性25个,二者共同诊断阳性为23个。以VCUG结果作为参照,CeVUS诊断VUR的灵敏度达到95.83%,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2.00%,阴性预测值为94.74%。CeVUS与VCUG在VUR诊断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6)。结论 CeVUS技术能够实现实时动态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安全性,可以作为VUR的初筛工具和初步诊断手段。
  • 医学技术
    杨帅, 陈芙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Myc)的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DLBCL患者作为DLBCL组,另选取同期96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RHL)患者作为RHL组。比较两组术前组织中Caspase-3、c-Myc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DLBCL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组织中Caspase-3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根据1年后随访结果,比较生存患者与病死患者组织中Caspase-3和C-Myc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DLBCL组组织中Caspase-3、c-Myc阳性表达率低于RHL组(P<0.05)。不同病理参数患者的Caspase-3比较:Ann Arbor分期Ⅰ~Ⅱ期高于Ⅲ~Ⅳ期,non-GCB型低于GCB型,IPI评分0~2分患者高于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阳性表达率比较:IPI评分0~2分患者高于3~4分患者,结内低于结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织中Caspase-3表达与病理分类呈正相关(P<0.05),与Ann Arbor分期、IPI分数呈负相关(P<0.05);c-Myc表达与IPI评分、原发部位呈负相关(P<0.05)。生存患者组织中Caspase-3和c-Myc阳性表达率低于病死患者(P<0.05)。联合检测Caspase-3和c-Myc的敏感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DLBCL组织中Caspase-3、c-Myc的表达与DLBCL的疾病进程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
  • 医学技术
    张财, 陈志恒, 苏雅婷, 张晓东, 叶新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TCSPTC)的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病理证实的经典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SPTC)患者41例(共44个结节)与TCSPTC患者34例(共44个结节),分别分析其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CSPT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结节上下径(LD)、左右径(TD)、前后径(SD)、最大径(MaxD)、上下径与前后径之比(LSR)、甲状腺被膜侵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甲状腺被膜侵犯为TCSPT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9,95%CI:1.005~1.117,P<0.05;OR=5.208,95%CI:1.710~15.861,P<0.01)。并利用上述因素绘制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95%CI:0.642~0.864)。结论 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发现及诊断TCSPTC,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及依据。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邓瑞桦, 李彦昀, 吕楠, 廖柳红, 冉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回顾分析1例接受A型供肝紧急肝移植的O型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措施,探讨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受者采用与供者同型的血浆行血浆置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总结围术期护理经验。患者通过移植前预处理、密切监测血型抗体、血浆置换防治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综合措施以及精心护理干预,有效清除患者术后反弹血型抗体,未见急性AMR和血浆置换相关并发症,于术后第44天康复,顺利出院。
  • 病例报告
    孟元龙, 寇思奇, 姜旭, 金星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Biliary tract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BT-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患者以黄疸表现就诊,患者术前血生化提示梗阻性黄疸,CT及MRI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梗阻部位在胆总管中下段。经ERCP检查可发现淡黄色胶冻样黏液,该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胆总管病损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总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 病例报告
    刘洁, 蒲相君, 李红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输卵管扭转是一种罕见且易误诊的妇科急腹症,其症状常与其他急腹症相似。输卵管积液、积血等是导致其扭转的重要因素。发生输卵管扭转时,患者临床特征不明显,主要依靠彩超、CT及MRI辅助诊断。本文通过报道1例孤立性输卵管扭转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护理
  • 护理
    乔玲艳, 韩飞飞, 尹海丽, 冯丽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单髁置换术(UKA)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10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UKA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连续纳入病例,2024年1~5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4年6~10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关节置换术后遗忘(FJS-12)评分及牛津大学膝关节(OKS)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现1例感染患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FJS-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OK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出院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循证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在UKA术后应用可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肢体功能恢复。
  • 护理
    李文霞, 孙艳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单手两指(拇指、食指)留置针穿刺技术在我院急诊抢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23年1~10月100例进入急诊抢救室需要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急危重症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手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单手两指(拇指、食指)留置针穿刺技术,对比改进穿刺方法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实施时间缩短,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手两指(拇指、食指)留置针穿刺技术更适用于临床,尤其是急诊抢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