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25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李敏, 谢彦军, 戚迎梅, 于文雯, 王丽, 曹广生, 李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牛黄上清制剂不良反应(ADR)的信号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及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监测系统山东省2004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的牛黄上清制剂相关ADR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和信号挖掘。结果 采用ROR法和PRR法对筛选出的60个首选术语(PT)进行检测,共得到8个信号,两种方法所得的信号高度一致。同时通过对比78个牛黄上清制剂药品说明书,发现仅有3个药品说明书明确提示ADR。结论 牛黄上清制剂发生的ADR信号集中在胃肠系统,与其组成成分的作用密切相关。建议临床用药时辨证施治,注意监测患者ADR,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建议相关企业完善药品说明书。
  • 论著
    夏端祥, 李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生儿痰标本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特征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分娩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新生儿痰标本,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绘制稀释性曲线和物种累积曲线;比较两组新生儿痰标本中微生物α多样性、β多样性、物种组成结构、物种及功能丰度。结果 稀释性曲线和物种累积曲线显示本研究测序深度合理,样本量足够全面;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较低(t=2.804、2.512,P=0.006、0.014);两组间Bray-Curtis距离较组内(100例新生儿)明显增加(R=0.581,P=0.024);PCo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痰标本菌群呈现显著分离(F=2.985,P=0.017);在属水平上,观察组新生儿痰标本中拟杆菌属、粪杆菌属、毛螺菌属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属、韦荣氏球菌属、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属、链球菌属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种水平上,观察组痰标本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途径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痰标本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降低,健康新生儿痰标本中微生物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途径更为活跃。
  • 论著
    蔡铭, 王静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非一线核苷酸类药物(NAs)经治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既往接受过非一线NAs治疗的100例代偿期CHB肝硬化瘀血阻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连续治疗24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和肝损伤指标进行检测,计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两组治疗12、24周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 vs.72.00%,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D-二聚体(D-D)、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水平以及外周血NL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FIB)、胆碱酯酶(Ch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8.00%,P>0.05)。结论 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非一线NAs经治代偿期CHB肝硬化瘀血阻络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和肝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肝纤维化,提高临床疗效。
  • 论著
    王梦成, 孟涛, 蔚应飞, 童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肝癌组织中寻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相关的分子,并探究其在肿瘤治疗和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从既往文献中筛选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基因。基于这些基因,使用R软件包“ConsensusClusterPlus”将肝癌患者划分为不同的亚型。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究不同亚型间的生物学差异。使用“Limma”包鉴定不同亚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PSAdb网站鉴定与亚型具有相似特征的分子靶点,并通过TIMER及MCPcounter算法分析其对肝癌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症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T丰富结合域1A(AT-rich interaction domain 1A,ARID1A)的表达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最后,结合TCGA和GEO数据库探究该分子与肝癌患者预后和索拉非尼治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基于10个中性粒细胞标志基因,将肝癌患者分为两个亚型。两个亚型的肝癌患者预后存在显著差异。中性粒细胞标志基因主要与白细胞迁移及细胞免疫等细胞功能相关。GPSAdb网站识别出ARID1A与肝癌的中性粒细胞亚型具有相似特征。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细胞中ARID1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ARID1A高表达的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也显著升高。TIMER及MCPcounter算法分析表明,ARID1A促进肝癌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并预测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和对索拉非尼治疗的耐药性。结论 ARID1A是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并促进肝癌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索拉非尼耐药。
  • 论著
    苏冬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用手术中神经导航+管状脑牵开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导航组),另外40例采用管状脑牵开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手术情况、生存质量、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导航组36例达到全切标准、4例次全切,对照组34例达到全切标准、6例次全切,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499);导航组的皮层切开长度、骨瓣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的平均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前后的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癫痫、肌力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导航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D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导航组的ND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导航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生理领域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导航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独立性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导航组术后发生视野缺损9例、脑积水4例、颅内感染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视野缺损12例、脑积水6例、颅内感染4例,导航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与对照组的5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4,P=0.116)。结论 神经导航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需要的骨瓣面积,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 综述
  • 综述
    赵琳琳, 赵云平, 魏静娜, 董晶晶, 苏蘩, 孙萌, 刘征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分离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材的应用得以迅速发展,其中金银花作为一种化学物质丰富、药理作用广泛的中药材,其开发利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因其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性强,因此在我国南北地区均可种植。本研究在对金银花化学组成与药理特性进行系统梳理的同时,以质量标志物为中心,以药材中活性成分、传统功效、新的临床应用及化学成分检测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细致的预测研究,以提高金银花的评估标准,同时也为其现代化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 综述
    张咪, 卢志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闭塞后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在时间窗内进行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到脑组织后神经功能缺损却进一步加重,这种损伤过程被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发病机制是炎症反应。缺血脑组织释放大量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随着血流再通激活炎症细胞,通过炎症反应通路分泌炎症因子及黏附因子等启动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当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或外来刺激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通过启动下游抗氧化酶、解毒酶等基因转录,发挥抗炎抗氧化的重要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Nrf2通路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紧密联系,包括启动抗炎基因转录、串联炎症通路等。因此本文就Nrf2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综述
    张淑芳, 张敏, 宋凯, 杨洋, 常晓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病理性瘢痕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不仅影响美观,更有甚者会影响肢体功能。寻找切实可行治疗HS的方法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历代本草都有关于外伤的记载,记录着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或减少瘢痕形成的单味中药及其外用组方,对于伤口愈合、疤痕减少都有良好效果。基于现代医学在中药促进创面愈合及防治HS领域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中药在防治HS形成发展和治疗伤口愈合中存在一定联系。因此,本文就中药在伤口愈合阶段防治HS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旨在为认识和治疗HS提供参考。
  • 综述
    林跃, 刘霞, 赵俊武, 李梦凡, 张金彪, 李振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老年人相对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地的老年人群中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研究中均发现了OH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可能与颅脑低灌注导致的认知功能区供血不足、Aβ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氧化应激、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以及脑白质改变相关,治疗上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服用相关药物来缓解OH,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综述
    张亚苹, 许馨文, 高馨, 常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认知能力下降和记忆力丧失。该疾病的发展涉及多种病理机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是一类抗糖尿病药物,不仅具有有效的降血糖作用,而且具有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各种GLP-1RAs已被证明在体外和体内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中发挥作用,调节多种致病机制,包括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致病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对认知和行为功能也有实质性的保护作用。鉴于糖尿病和AD之间潜在的共享机制,本综述将阐明糖尿病和AD之间的联系,并评估GLP-1RAs在AD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且确定治疗AD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临床经验
  • 临床经验
    程毅宁, 张璐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奥拉帕利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铂敏感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铂敏感晚期卵巢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铂类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奥拉帕利,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B7同源体4(B7-H4)、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淋巴细胞瘤-2(Bcl-2)、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ag-1)水平低于对照组,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和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铂敏感晚期卵巢癌患者予以奥拉帕利联合含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降低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
  • 临床经验
    原浩, 韦燕, 王瑜丹, 宁春玉, 梁国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局部用药在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otherapy-induced oral mucositis,RIOM)中的防治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使用山莨菪碱溶液漱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漱口。观察两组患者RIOM发生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3级重度RIOM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使用阿片类药物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放射治疗中断、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使用肠外营养的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可显著降低鼻咽癌患者重度RIOM的发生率。
  • 临床经验
    李先晓, 王艳清, 申发燕, 黄婧颖, 洪亚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涎腺淋巴上皮癌(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LEC)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涎腺LEC的17例患者(21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大小、边界、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分级等,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个涎腺LEC病灶的超声声像图均显示为以实性为主的低回声结节,其中实性低回声20个,形态规则20个,呈分叶状7个,边缘尚清晰17个,均未见钙化灶。Ⅰ~Ⅱ级血流信号占比85.71%。病理大体标本:病灶均呈结节状,实性20个,呈分叶状5个,边界不清晰5个;6例患者发生同侧淋巴结转移。镜下可见:病灶边界清晰16个;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CK5/6阳性率达到93.33%,P63阳性率为94.12%,EBER阳性率为94.12%,Ki-67增殖指数35%~90%。结论 超声检查在涎腺LEC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典型表现为实性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尚均匀、边缘清晰但部分呈分叶状、血流信号以Ⅰ~Ⅱ级为主等。病理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 临床经验
    韩涛, 黄继业, 沈阳, 张长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中隔个性化减张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中隔个性化减张矫正治疗,对照组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鼻塞、脓涕和嗅觉减退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辅助采用鼻中隔减张矫正,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疾病恢复。
  • 临床经验
    程森森, 王毅博, 李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等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不同给药频次对肾性贫血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肾病风湿科于2022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198例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频次将其分为分次组(n=102)和单次组(n=96)。分次组rHuEPO给药3 000U/次,2次/周;单次组rHuEPO给药6 000U/次,1次/周。两组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疗效及相关安全性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钾)、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贫血指标[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Hb残余标准差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两组生理指标与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指标方面比较,两组治疗4、8、12周均高于治疗前,治疗8周、12周高于治疗4周,治疗12周高于治疗8周(P<0.05),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残余标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剂量rHuEPO不同给药频次对肾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无影响,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安全性均良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给药频次,建议选用每周单次给药,减少患者入院治疗次数。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林红, 李舒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是一种易被误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良性病变。本文通过报道近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3例不同表现的咽食管憩室病例的超声检查初诊情况,结合X线钡剂造影、穿刺活检、消化内镜检查等确诊情况,介绍咽食管憩室的分类、发病机制,超声表现等易误诊的原因,及其需与甲状腺恶性结节、甲状旁腺结节等多种疾病相鉴别。总结其误诊原因,主要是超声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误将憩室内的气体或食物残渣误认为结节内的钙化灶,故常常误诊为甲状腺恶性结节。通过饮水试验动态观察结节的形态变化,结合X线钡剂造影、消化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研究强调超声医生应熟练掌握其声像图特点和该疾病的形成机制,动态连续观察,减少误诊漏诊,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或手术,优化临床诊疗路径。
  • 医学技术
  • 医学技术
    史欣蕾, 黄家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液高效价冷凝集素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价值,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应对措施。方法 研究2020年1月~2023年1月入院的、输血前检测存疑或配血不合的病例,从中选取50例高效价冷凝集素患者的血液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盐水洗涤,经吸收放散试验、二巯基乙醇处理消除冷凝集素影响后,进行ABO正反定型、RhD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分析血液样本处理前后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50例血液样本处理前,输血前检测(ABO正反定型、RhD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均存在疑问,如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无法准确判断实验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及配血不合。经检测,血液样本冷凝集素IgM型抗体效价在1:128~1:4096之间。在通过上述方法处理血液样本后,ABO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冷凝集素影响消除,均可按照输血规范标准准确判断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筛选出9例阳性。结论 高效价冷凝集素可影响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结果准确性,应及时有效的处理有疑问的血液样本,以保证血液输血治疗的安全进行,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 医学技术
    涂小宇, 王芬, 赵万家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ncer,CCRCC)常规CT征象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从而在术前无创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9月~2024年3月收治的57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双期扫描,所有肿瘤组织病理标本切片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照Ki-67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比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n=22)和低表达组(n=35)。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等基本信息;2名测量者分析对比两组肿瘤最大径、形态是否规整、囊变坏死、钙化、静脉瘤栓、淋巴结是否增大等常规征象;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常规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肿瘤位置等基本信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常规CT征象方面比较,在肿瘤最大径、形态是否规整、有无静脉瘤栓、淋巴结是否增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囊变坏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最大径、形态是否规整、是否发生静脉瘤栓、淋巴结是否增大等常规CT征象与CCRCC患者Ki-67的表达水平相关。
  • 医学技术
    刘伟, 周旭丽, 华湘黔, 谢纲, 赵小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如何用经济实用的普通办公用胶水及合适的冷冻温度,制作高质量富含脂肪的组织冷冻切片。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100例乳腺病变患者(乳腺纤维瘤、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的富含脂肪的乳腺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办公用胶水和OCT包埋剂进行组织包埋,并在不同冷冻温度(-20℃和-30℃)及冷冻时间(20s和60s)条件下制作冷冻切片,观察切片质量。结果 -20℃条件下,切片完整性较差,结构模糊,冰晶形成较多;而-30℃条件下,切片更完整,结构清晰,冰晶形成显著减少。尤其在-30℃速冻模式下冷冻60s时,切片质量最佳,细胞和间质结构饱满。结论 通过合理控制冷冻温度(-30℃)并结合普通办公用胶水作为包埋剂,可以显著提升富含脂肪组织的冷冻切片质量,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
    石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转型关键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群众的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近些年我国医疗体系相对于之前有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部分医院仍未建立起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因此提升医院的应急响应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应急管理理论和4R危机管理理论,从医院应急响应现状寻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 医院管理
    金卓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期刊编辑更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结合自身定位及职业规划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学术价值鉴别能力、编研学一体化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及新媒体应用能力等。科技期刊的优质学术资源和良好平台能为青年编辑的学习和成长创造充足的资源和机会。相信优质稳定的编辑人才队伍和日益优化的编辑出版环境必然会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