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25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曾祥燕, 谢凤凤, 许立拔, 潘秀雯, 余秀琪, 黄琳珊, 陈秋霜, 玉焕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3个产地火炭母石油醚提取物对内毒素(LPS)所致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适应性饲养7 d,经过3 d初筛,肛温维持在38.5 ℃~39.5 ℃的36只家兔进入正式实验,6只编入正常组,其余耳缘静脉注射LPS(4 μg/kg,1 mL/kg)复制家兔发热模型。造模1 h后,30只家兔(肛温差≥0.6 ℃)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石油醚提取物组(FCPCL-PE1组、GLPCL-PE3组、WMPCL-PE5组,采用同一生药剂量8 g/kg)、模型组和布洛芬组(1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5 %羧甲基纤维素钠(0.5 % CMC-Na)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火炭母石油醚提取物药液或布洛芬混悬液灌胃,单次给药。记录给药后3 h和6 h肛温,并计算肛温差值,采血检测ALT、AST、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经FCPCL-PE1干预3 h和6 h后,肛温、血清AST、ALT、IL-6和IL-1β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肛温差值均增加(P<0.01);经GLPCL-PE3干预3 h和6 h后,肛温、血清ALT、TNF-α、IL-6、IL-1β和PGE2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肛温差值均增加(P<0.01);经WMPCL-PE5干预3 h和6 h后,肛温、血清ALT、TNF-α、IL-1β和PGE2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肛温差值均增加(P<0.01)。结论 3个产地火炭母石油醚提取物对LPS所致发热均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功能、促进机体抗炎能力有关。
  • 论著
    赵姗姗, 池艳春, 姜宇池, 杨丽娜, 吴兵, 赵萌萌, 许晓娟, 刘洋, 白晓雪, 刘丽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一种提高流出道通畅性的方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1月10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新建内瘘时,实验组将头静脉流出道的筋膜皮瓣剪开及周边骑跨血管结扎断开,对照组不作此处理。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6个月内的内瘘血管超声测量结果、AVF成熟时间、相关并发症以及血管通路通畅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干体质量、BMI、原发病、血压、血常规、血脂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个月内吻合口内径以及肱动脉的内径、血流量、收缩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3个月肱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6个月肱动脉的血流量和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瘘成熟时间为(4.55±0.23)周,对照组为(4.60±0.3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VF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瘘失功,实验组初级通畅率为96.00 %,初级辅助通畅率为4.00 %,对照组分别为78.00 %、2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流出道通畅性的早期处理,能够有效减少AVF相关并发症,提高血管通路通畅率。
  • 论著
    洪龙城, 苏唤忠, 邵静, 吴宇卉, 张晓东, 张佐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 V600E基因突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22年1月~2024年8月经病理诊断为PTC并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281例,分为训练集(189例)与验证集(92例)。从每个患者横切面与纵切面超声图像中共提取出2 478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解决训练集中类别不平衡的问题。特征降维后,影像组学评分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建立临床+超声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种机器学习算法中,选择预测效能最优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影像组学评分。病灶数目、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纵横比>1、回声是独立预测变量。基于上述变量及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在验证集中有较好的一致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 % CI:0.749~0.929),DCA结果表明其临床价值优于其他模型。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PTC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可优化临床决策。
  • 论著
    王金, 王美烨, 陈静, 谢昕, 王超杰, 王高伟, 张耀东, 李东晓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河南地区58例AML-M2型患儿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我院收治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选择其中经过FISH技术、RT-PCR检测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伴t(8;21)的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的233例患者。对比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分析AML-M2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近几年的患病率及父母相关因素。结果 在233例AML患儿中,58例为AML-M2患儿。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M2患儿中,男性占比为28.36 %,女性占比为20.2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患儿占比最高,为45.10 %,幼儿期患儿占比最低,为2.56 %,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3年各年份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父亲和母亲中位年龄均为27岁;患儿母亲在孕期均身体健康;第一、二胎各25例,第三胎7例,第五胎1例;顺产28例,剖腹产30例;母乳喂养44例,人工喂养6例,混合喂养8例。结论 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伴t(8;21)的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中,FISH技术、RT-PCR检测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三种方法各具优势。学龄期和学龄前期是AML-M2患儿高发年龄,临床应加以重视。
  • 论著
    张晓栋, 梁超杰, 刘宇, 高晋, 傅旺旺, 张永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3,DcR3)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CC患者作为实验组(HCC组),同期肝脏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c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DcR3对HCC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cR3联合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诊断HCC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HCC组血清DcR3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DcR3水平会逐渐下降;但随着肿瘤进展,血清DcR3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DcR3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DcR3联合AFP检测诊断HCC的敏感度为90 %,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血清DcR3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差(P<0.001)。结论 血清DcR3联合AFP检测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并对预后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论著
    杨志路, 沙正凯, 张祥杰, 张盼, 刘肖肖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寻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水平与肺气肿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气肿型COPD患者(肺气肿型COPD组)及同期的150例肺气肿型COPD并发肺癌(肺气肿型COPD并发肺癌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CTCs水平差异。根据1年后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将肺气肿型COPD并发肺癌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分析各组基线资料,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气肿型COPD患者并发肺癌和预后不良的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影响因素对肺气肿型COPD患者并发肺癌和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肺气肿型COPD并发肺癌组和肺气肿型COPD组年龄、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CTCs、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I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高、CTCs表达水平高、PLR高均为肺气肿型COPD患者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CTCs、PLR、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3、0.610、0.740、0.759、0.890。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CTCs、分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高、CTCs表达水平高、分化程度低为肺气肿型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CTCs、分化程度、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695、0.634、0.711、0.680、0.879。结论 有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高、CTCs表达水平高、PLR高均为肺气肿型COPD患者并发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高、CTCs表达水平高、分化程度低为肺气肿型COPD并发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重点关注肺气肿型COPD患者的家族肿瘤史、吸烟指数和CTCs表达水平。
  • 论著
    赵萌, 喻靓, 陈静, 戴薇, 吴雨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与慢性牙周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NSCLC及慢性牙周炎的数据集来自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不同样本的欧洲人群,通过双向MR分析,探索NSCLC和慢性牙周炎的因果关系,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variance weighted,IVW)进行因果关系的评估,MR Egger回归、加权中位值(weighted median estimator, WME)作为补充。MR PRESSO、Cochran′s Q检验、MR Egger 截距、“留一法”验证分析结果是否稳定可靠。结果 正向MR分析共纳入6个SNPs,IVW(P=0.323,OR=1.199,95 % CI:0.836~1.721)及MR Egger回归分析(P=0.313,OR=0.554,95 % CI:0.203~1.510)、WME(P=0.688,OR=1.092,95 % CI:0.711~1.677)均提示NSCLC和慢性牙周炎间不存在因果关系。MR PRESSO提示不存在离群值(P=0.463);Cochran′s Q检验(IVW:Q=5.072,P=0.407;MR Egger:Q=2.459,P=0.652),MR Egger 截距(P=0.181)、“留一法”提示结果稳健可靠。反向MR分析纳入11个SNPs,IVW作为主要的评估方法,提示NSCLC和慢性牙周炎间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P=0.427),MR Egger(P=0.758)及WME(P=0.533)同样支持。异质性检验(IVW:Q=8.739,P=0.557,MR Egger:Q=8.269,P=0.507),MR Egger 截距(P=0.511)、“留一法”提示结果可靠,MR PRESSO(P=0.573)提示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结论 慢性牙周炎和NSCLC之间不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但后期仍然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 论著
    邓松旺, 段伟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侧方入路腰椎间盘融合术中终板损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并构建评价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2024年5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间盘融合术患者,其中46例术中出现终板损伤(损伤组),按1:2比例匹配90例未损伤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影像学指标及术前术后功能评分(JOA/ODI),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其效能(AUC、校准曲线、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 实施侧方入路腰椎间盘融合术的447例患者中,终板损伤46例,发生率为10.29%。损伤组的骨质疏松合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JOA评分、术前ODI指数、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前诊断(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手术融合节段数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术后JOA评分低于对照组,合并椎体不稳患者占比、终板退变≥2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损伤组的术后ODI指数高于对照组、椎体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数据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合并骨质疏松、椎体CT值降低、合并椎体不稳、终板退变≥2级是侧方入路腰椎间盘融合术中发生终板损伤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模型预测侧方入路腰椎间盘融合术中发生终板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2(95 % CI:0.892~0.972)。结论 侧方入路腰椎间盘融合术中出现终板损伤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骨质疏松、椎体骨密度降低、椎体不稳、终板退变有关,通过构建多因素模型对终板损伤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 综述
  • 综述
    王泽成, 王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作为免疫防御的重要机制,在捕获病原体和限制感染扩散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在特定病理条件下,NETs的异常产生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显著损伤,本综述系统阐述了NETs与内皮损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实验及临床用药机制,对未来联合治疗提供了指导性意义。
  • 综述
    张洪艳, 岳乐乐, 熊茫茫, 房春娟, 朱自芳, 范青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钾-氯共转运蛋白2(KCC2)是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蛋白(CCC)家族成员之一,对调节细胞内Cl-浓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脑发育过程中,KCC2表达的上升与钠-钾-氯共转运蛋白1(NKCC1)表达的下降共同介导了GABA从兴奋性向抑制性功能的转换。压力、神经炎症以及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均可影响KCC2的表达,通过调节KCC2的活性,可以干预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综述了KCC2与GABA功能的关系,KCC2表达与压力、神经炎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以及调节KCC2活性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李文哲, 米彩锋, 杨牧青, 杨璐琼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抗氧化应激途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消化科接受诊治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0 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镜下黏膜评分、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分,以及Nrf2/ARE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镜下黏膜评分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BDQ评分,Nrf2、HO-1、NQO1、SOD和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在上述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沙拉嗪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协同作用,可改善UC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来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并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成本。
  • 临床研究
    拉姆德吉, 旦增卓嘎, 德吉央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健康孕产妇在不同孕期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建立高原地区孕产妇凝血指标的参考区间,并评估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99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期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组;另选取91例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非妊娠组)。比较各组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D水平的差异,分析不同孕期凝血指标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在孕产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照组与各孕期组的凝血四项及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中,FIB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逐渐升高(P<0.05),PT水平则随孕周增加逐渐降低(P<0.05);孕早期APTT水平显著高于孕中期和孕晚期(P<0.05),而各组间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799例高原地区健康孕产妇的数据,凝血四项及D-D的参考区间:TT妊娠期为13.00~15.00 s;APTT孕早期为24.10~31.95 s,孕中、晚期为23.80~31.30 s;PT、FIB、D-D在孕早期分别为9.40~11.30 s、2.80~5.20 g/L、<0.79 μg/mL,孕中期分别为9.30~11.38 s、3.00~5.50 g/L、<1.12 μg/mL,孕晚期分别为9.30~11.30 s、3.00~6.30 g/L、<2.51 μg/mL。结论 高原地区健康孕产妇的凝血指标与非妊娠健康女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孕期进展易发展为高凝状态。孕期定期检测凝血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妊娠相关出血等并发症。
  • 临床研究
    彭志平, 林勉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下肢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为早期下肢疲劳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超声表现。以MRI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与X线检查的早期下肢疲劳性骨折检出率。结果 超声检出21例,病变处声像图表现为:骨膜局限性增厚,呈低回声(100 %,21/21);骨皮质增厚、表面不光滑(57.1 %,12/21);周围软组织肿胀、回声增强(85.7 %,18/21);多数病例(81.0 %,17/21)可见骨膜增厚和(或)周围软组织内血流信号丰富。超声检出率(91.3 %,21/23)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26.1 %,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早期下肢疲劳性骨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临床研究
    宋进良, 李万奎, 徐方芳, 杨楠, 蔺静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科普对信阳市羊山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效果。方法 利用义诊、问卷、回访采集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 289名有效研究对象,不同人群对健康科普的接受程度不同,受性别、户籍、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观察指标χ2检验显示,疾病知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预防措施、科普信任度的达标率提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理情绪、健康状况的达标率虽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科普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健康素养的差异,采取个体化的科普内容和科普方式。
  • 临床研究
    任泽宇, 焦志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PHL)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例PH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CT平扫显示,12例病灶内部密度均匀,1例病灶内见中央坏死区。CT增强扫描显示,11例为轻度均匀强化,2例见轻度环形强化,其中6例病灶内可见正常走行血管影,呈“血管漂浮征”表现。8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平扫显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显著高信号。肿块中心有坏死区者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均匀稍低信号,其中4例病灶有“血管漂浮征”表现。结论 PH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无明显特征性临床表现,CT、MRI检查表现多样,“血管漂浮征”等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临床研究
    彭珊钰, 黄玉格, 朱慧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在诊断卵圆孔未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右向左分流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疑似卵圆孔未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实施TTE、右心声学造影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TTE、右心声学造影及联合检查的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TTE、右心声学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在诊断卵圆孔未闭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对右向左分流的检出情况。结果 在106例疑似卵圆孔未闭患者中,TEE检出阳性86例,阴性20例,TTE检出阳性65例,阴性12例,右心声学造影检出阳性69例,阴性15例,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检出阳性84例,阴性18例;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96.23 %、97.67 %、90.00 %)均高于TTE(76.64 %、89.04 %、36.36 %)、右心声学造影(79.25 %、93.24 %、46.88 %)单独检查(P<0.05);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对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均高于TTE、右心声学造影单独检查(P<0.05)。结论 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在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中可为临床筛查供直接依据,还可显示右向左分流情况,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随访提供重要信息。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董琼, 许文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功能不全对雷尼替丁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影响,为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分析1例肝功能不全患者静脉滴注雷尼替丁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并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结果 本病例的不良反应考虑为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及时按过敏性休克治疗原则进行抢救后症状缓解。结论 临床应用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人群,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使用抑酸剂时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结合患者情况合理选药。
  • 病例报告
    郭晓峰, 李明月, 齐建昌, 张凯, 陈佳, 仓宝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的早期识别及防治。方法 分析2022年8月18日我院收治的1例非典型EH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因EH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较长,病情极危重,救治26天后,痊愈出院。结论 EHS发病早期误诊率较高,且与器官损伤及预后显著相关。提高一线救治人员对EHS的早期识别与诊断,是降低EHS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药事管理
  • 药事管理
    于文雯, 霍艳飞, 戚迎梅, 王丽, 李敏, 路长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体系建设、报告收集、质量控制等方面系统了解山东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工作现状,找出制约医疗机构ADR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面向山东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研,内容包括监测机构、制度建设、报告收集、质量控制等。结果 在山东省完成16地市40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问卷调研,共回收407份有效调研问卷。调研发现医疗机构存在ADR监测认识不到位、监测能力不足、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结论 亟需出台医疗机构ADR监测工作规范性文件,推动ADR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 医院管理
  • 医院管理
    白晨, 李新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以DeepSeek-R1为代表的开源大语言模型为医保智能审核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针对传统医保审核系统存在的审核效能不足、规则更新滞后及数据质量瑕疵等问题,DeepSeek的MLA技术、FP8训练框架及MoE架构等核心技术的应用,构建了涵盖数据处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与智能推理的全流程技术体系。DeepSeek技术与医保审核的深度融合,“智能哨兵”式医保监管体系将实现从被动审核向主动风险预警的范式转型,为智慧医疗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 医院管理
    徐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解决医院完成信息化系统升级后暴露的运维问题,提升业务信息系统运行与服务效率,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降低运维管理成本。方法 对日常运维管理及相关系统进行重构和变革,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流程框架和运维自动化的快速响应、适应业务发展的IT运维模式,优化组织架构。结果 变革后的运维管理系统及组织架构有效提高了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显著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结论 通过重构运维管理体系及引入先进技术(如ITIL框架和自动化),能够为医院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及未来信息化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